Thursday 28 November 2013

The Hunger Games: Catching Fire


顧名思義,Catching Fire是The Hunger Games的延伸;因此,劇情發展上確實有一定的連接。
早已在上一屆Hunger Games犧牲的小女孩、第十三區、Hunger Games的登場儀式、手勢背後的意義、貧民的暴動……。在沒有閲讀過原著小説或電影首部曲的基礎上,或對上一集印象模糊的觀衆,在觀賞第二集時或許會難以投入,甚至無法達到共鳴。就只能看見離場的觀衆臉上挂著的表情,與Katniss劇終前露出的表情如出一轍。

飢餓遊戲三部曲的時間設定在大災難後的北美洲,一個自廢墟建立起的國家「施惠國」(Panem)之中。在那場吞噬大片土地與人口的災難後,施惠國自廢墟中誕生,並建立起13個行政區,以建立在洛磯山脈的「都城」(Capitol)為中心實施統治。在施惠國建立後不久,負責供應都城各項天然資源與產品的13個行政區發動叛變,進入施惠國歷史上的「黑暗時期」。然而,叛變迅速被都城以高科技與優勢軍力弭平,並投放毒氣彈毀掉第十三區,藉以殺雞儆猴。
為了懲罰發動叛亂的各行政區,都城要求所有行政區每年都必須派出一對少年少女「貢品」到競技場參加「飢餓遊戲」(Hunger Game),同時透過電視轉播播出「貢品」們的比賽過程,藉以打擊行政區的反抗意識。除了比賽開始前60秒不可踏離原地和食人外,遊戲沒有任何規則,包括殺人也不受限制,而最後存活的貢品即為勝利者。勝利者可以从此一生衣食无忧。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承接首部曲的故事,二部曲在劇情的結構上也大同小異:冗長的開場白——炫麗的遊戲序幕——緊張的中場競技——倉猝的終場。固然如此,在替換了編劇以後,二部曲除了有更詳細的交待,也更增添了更多情感、内涵及轉折。在鏡頭焦距的專注下,Katniss的表情與内心戯豐富而細膩;與此同時,其他襯托角色在故事中也有一定的發揮作用及分量。整体上,二部曲的各個元素皆比首部曲出色,讓人對續集更充滿期待。

名為“飢餓遊戲”的生存遊戲,其實只不過是革命前夕的伏筆。
反抗不是為了遏制腐敗,一切動機更是為了徹底瓦解整個政治體制。
燃燒的火鳳凰,不僅僅是一種意義上的象徵與形象,也成為革命志士在精神上抱以一份希望

Friday 15 November 2013

Signs


*鬧鐘鈴聲響起——拖著疲累的身體起床——刷牙洗臉、沐浴更衣——踩著沉重的腳步,在附近車站等候——穿梭在忙碌的人群中——走入狹窄的電梯與走廊——一屁股坐在不透氣的辦公椅——開啓電腦開始工作,有時會呆望著printer印出來的複本——下班回家吃晚餐——設定鬧鐘——上床睡覺——重復*

現實的生活就是這樣不停地重復,一遍又一遍。
單調和枯燥的生活節奏早已讓人失去了任何動力,對於内心的孤寂與耳邊聽到的笑話完全若視無睹。

無意間的一個眼神接觸,讓兩個毫無聯係的生命綫交織在一起。
原本平靜的湖面,泛起漣漪;音符的節奏也由緩慢逐漸加快。
從沒對話過的男人與女人,在馬路與玻璃鏡片以後的另一端,使用最原始的方式遠距離溝通。


12分鐘長的短片,幾乎沒有任何一句對白,卻沾滿了暖暖的幸福與浪漫。

Thursday 14 November 2013

Splitscreen: A Love Story


有時候,概述文章比創作散文來得更困難一些。
接近兩分鐘的故事看似簡單,卻巧妙地將兩段人生濃縮成一部微電影。

鏡頭中間出現了一條“地球經綫”;
螢幕左邊是生活在東半球的男人,螢幕右邊是生活在西半球的女人。
縱使大西洋將他們分隔在不同的城市,左邊的男人和右邊的女人卻在同一個時間做著同樣一件事。
原本毫無相關的兩個人,最終穿過了障礙,同時相遇在0°度經綫。

其實,緣分就是這麽地簡單、這麽地奇妙。



Friday 8 November 2013

Ain't Them Bodies Saints


不完整的故事、遲滯的步調、陰鬱的情緒、灰黃的鏡頭……
所有的一切建構成了一齣電影。
仿佛回歸到最原始的情感,薄弱的故事在此片已屈居其次,
焦距下盡是角色的面部表情和細微動作。

一個逃獄的犯人、一個囚犯的妻子、一個警探……
他們都是内心存在矛盾的凡人,
永遠看不透眼前的塵世之事,而沉陷在生活中的苦惱。
凡人因不完美而平庸,卻顯得格外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