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9 December 2012

Les Misérables


Fight. Dream. Love. Hope

從小説到歌劇,再由歌劇到電影,法國文豪Hugo的著作被後人改編了無數次。
在經歷了近2個世紀以後,這部不朽之作依然能夠撼動人心,讓經典繼續傳唱。
當《Look Down》、《I Dreamed a Dream》、《Do You Hear the People Sing?》、
《One Day More!》等一首又一首名曲奏起,雨果的故事便透過美麗的音符,娓娓道出真善美的感動。
即使電影落幕以後,歌劇裏的每一首曲目仍然持續盤旋在耳邊。

原著小説《悲慘世界》的故事背景發生於19世紀初的法國。
那是一個動蕩、分裂的年代。
於是,悲慘世界裏的悲劇人物Jean Valjean、Javert、Fantine、Cosette或是éponine等等,便一一孕育而生。
政府的專制與腐敗,以及社會階級的不平等,迫使平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美國獨立戰爭以後,啓蒙運動在法國開始萌芽,人民渴望自由平等,紛紛推動反政府的革命浪潮。
1832年發起的六月暴動雖然失敗告終,卻成功地影響了更多起義軍誓死反抗政府。
One Day More——不計較犧牲多少,人民相信明天以后,自由之光將會照耀他們的那片土地。

“良心是至高無上的法律。”
曾經一心只為復仇的Jean Valjean,最終選擇棄惡從善,重新投入上帝的懷抱;
曾經一心只為追捕罪犯的Javert,最終在法律和道德兩者之中,選擇了後者。
無論世界多麽險惡,也要堅信世間依然存在純潔和善良的人性。
倘若一個人不肯放下心中的憤恚,就是仇恨自己。仇恨越多,生活越苦。沒有憎恨之心,人才能獲得快樂!

Sunday 16 December 2012

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


當年,基於缺乏興趣之心而錯過了“魔戒三部曲”。
時過境遷。十多年以後,卻急不及待地沖入電影院追捧“魔界前傳”。
冗長的169分鐘裏,瑰麗燦爛的高清色彩,峰回路轉的情節
以及壯闊絢麗的魔幻世界層出不窮,展現出活色生香景象。

作爲首領的Thorin固然有勇者的大將之風,倔強的個性卻會阻礙他的前路;
樂天知命的Bilbo看起來矮小怕事,然而他卻是團隊裏最懂得隨機應變的一員;
依然是老生常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弱小的力量,亦可以成就偉大。
題外話:作爲智者的Gandalf就像《西遊記》裏的觀音,總會在千鈞一髮之際前來營救大家。

From the smallest beginnings come the greatest legends.
劇終以後,又開始引頸期待續集的到來。

Monday 10 December 2012

Argo


1979年,大批暴民強行闖入位於德黑蘭的美國大使館,擄走50多名人質。
6名美國人在混亂中逃竄到加拿大大使官邸尋求保護。
爲了解救處在水深火熱的人質,CIA救援專家鋌而走險地謀劃了一場營救策略。

The Best Bad Idea We Have。
“Argo”,既是一部假冒的電影名稱,也是CIA拯救人質的行動代號。
這個看似不可能的任務,或許會比原來的腳踏車逃命計劃可行。
直到美國前總統克林頓簽署解密,讓人遲遲稱奇的“Argo”任務才得以重見天日。
一部改編自史實,牽涉到國際政治的電影劇本應運而生。

開場的那段口述簡扼而清楚地說明了故事背景,有助於觀衆在故事展開前了解歷史。
最初那一場暴動赤裸裸地呈現了暴民的破壞力,讓人看得心驚膽戰,
完全驅散了歷史政治片予人刻板枯燥的既定印象。
即使沒有嘩衆取寵的音效、特效和槍戰,
利用寫實且出色的劇本依然能透過鏡頭、節奏以及對白,將緊張壓迫的氛圍推向最高點。
就像一部驚悚片,觀賞的過程中令人坐立不安,屏息以待直到劇終。

Make impossible be possible。
“Argo”任務的成功,仰賴政府、民衆以及國際間的緊密合作。
一個艱難的任務,不能缺少任何一方的協助,
和任何一環的配合,否則它將無法順利完成達標。

德黑蘭激進份子的野蠻與暴力,在聚光燈下表露無疑。
然而,難道所謂的文明社會並不存在荒蠻的行爲?
事實上,是誰造成這個局面?誰是真正的掠奪者?
平民只是平民,卻成爲受牽連的無辜受害者。

Saturday 1 December 2012

Those Who Kill - Shadow of the Past


即如臺灣偶像劇一樣,《Den som dræber - Fortidens skygge》是由丹麥同名推理電視劇《Den som dræber》延伸出來的最終篇章。
因此,沒看過電視版的觀衆,應該都很難理解Katrine和Thomas之間迷離的曖昧關係。
鏡頭以内的丹麥街景並不是明信片裏的童話之都,反而寫實地描繪出北歐的冷漠。
雖説懸疑氣氛稍微有些淡薄,中規中矩的劇情亦不十分引人入勝;
好在案中有案讓人感到驚喜,偶爾的暴力情節也有點綴之效果。
原以為男主角會像熟悉的香港警匪劇一樣,爸爸爲了救愛人或親人而奮力一搏,
爆炸以後留下煙霧,下一個鏡頭就是幾年以後,一家人快快樂樂地生活。
然而,在這部電視電影裏,男主角Thomas爲了親人而犧牲,他真的死了,為整部劇劃下遺憾的結局。
他的犧牲,可以是爲了歌頌父愛的偉大,也可以是警惕人類,吊兒郎當的態度會害死自己。

Saturday 24 November 2012

Leafie, a Hen Into the Wild


一部感人的韓國童話動畫。

全書以一只名叫葉芽的母雞懷揣夢想、堅定地養育一只小野鴨的故事,來揭示生命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

在養雞場裏住著一隻只善良的母雞Leafie,它對院子裏的生活充滿憧憬,於是設法逃出籠子。
它在荒山野林中被飢餓轆轆的黃鼠狼追捕,幸好及時獲得野鴨的幫忙脫離危險。
原來嚮往的院子生活其實並沒有想象中美好,原屬同類的公鷄和母雞們都排擠它,孤苦無依且浪漫天真的它開始展開冒險的生活。
後來重遇救過它的野鴨,爲了報恩以及出於母性的本能,它毫無怨言地負擔起撫養小鴨的責任,直到小鴨成長、獨立……

動畫片最大的優點,就是能夠把一成不變的童話模式創造出一股新的吸引力。
每一次使用不同的人物、動物或角色,讓俗套的故事加添色彩的光環,
同時利用貫穿在故事裏的真諦,教育、啓迪孩子。

同樣一個歌頌母親偉大的故事,這一次發生在最普通不過的雞和鴨兩种家禽身上。
雖然動物造型並不特別可愛,卻十分討喜,把現代感融入了童話世界裏。
豐富的故事發展,細細刻畫出雞鴨的母子感情。
就像人類一樣,母雞溫柔地孵育鴨蛋、餵養小鴨;利用母愛感化叛逆的孩子;
遇到危險的時候,誓死利用翅膀保護自己的孩子,卻從不求任何回報,把時間和生命都獻給了孩子。

其實,結局最讓人回味整個童話故事——雖然有點遺憾,卻讚揚了生命的偉大。
總是窮追不捨的黃鼠狼看似兇狠,令人討厭。然而,捕食弱小動物是它生存的方法。
這是一種自然的生存法則。任何一種生物都無法逃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的自然規律。
因此,母雞決定在鴨子獨立離開以後,犧牲自己的身體、貢獻於黃鼠狼,讓黃鼠狼有奶水餵養小狼。
弱小動物最終仍然逃離不了大自然的定律,但是它的偉大精神卻能讓另一個生命繼續延續……

Monday 15 October 2012

Comme un chef


《Mon meilleur ami》,一個窮人與一個富人,縮短了貧富懸殊的距離成爲最要好的朋友;
《The Intouchables》,一個貴族白人與貧民黑人,不分種族膚色,譜寫真實和誠摯友誼;
《Comme un chef》則是講述過氣名廚和年輕晚輩亦師亦友、共同進退的真摯情誼。
同樣是輕鬆喜劇,同樣是法國製造,俗套的劇情也不盡相同,卻令人感受到人性的溫暖。
片中的兩個角色同樣富有喜劇色彩,再搭配詼諧風趣的劇情元素和賞心悅目的美食料理,
激發出喜悅的正能量。

這又是一個“伯樂與千里馬”的故事。
一個固步自封的五星級名廚Alexandre,其地位在餐廳改朝換代的情勢下危危可汲。
他的菜單即無法獲得新派人士的欣賞,也漸漸失去守舊派對他的認同。
在危急關頭,他遇上了一個不受器重的潦倒天才Jacky。
縱使雙方性格各異,卻同樣擁有對料理品質的堅持而惺惺相惜。
各自的廚藝因爲合作而產生互補效應,激起火花。
順帶一提的是,Alexandre和Jacky僞裝成日本人到敵方軍營探聽軍情的那場戯真的好好笑。

速食文化既是都市人爲了應付繁忙生活的快速節奏,應運而生的文明產物。
速食文化當道,包裝和噱頭大行其道,科技既是方便,也是一種寵壞。
一通電話既能送至家門的漢堡俘虜新新人類
——不管是宅男一族,或是米其林廚師的孩子都一樣
——越來越少人願意花心思在廚房裏烹煮。
信件被電郵取代、火爐被微波爐淘汰;未來,傳統將會慢慢的銷聲匿跡。

有時候,傳統和創意之間是可以取得平衡的。
經驗是累積的財富,同時也要吸收新知識;虛心向學,而非一味地抨擊他人;
接納各種意見,改善自身的缺點;
除了要保持水準、鞏固自己的實力,更要不斷地提升自己的能力。
若不想被敵人打敗或被時代淘汰,我們就得改革自己,才能立足穩健。

沒有感情的東西,是空白的。
當興趣變成了職業,像機器人般每日重復做著同一份工作,時間久了,您是否依然熱衷於這份興趣呢?
名廚多年來都只在維護自己利用時間和金錢堆砌的名銜,從此忘了做菜的樂趣。
按照食譜複製而成的料理未必能做出原有的美味。
用心才是烹調最好的調味料。

Sunday 23 September 2012

Dredd 2012


那座未來城市就座落在一片荒蕪的沙漠中央,一道防輻墻隔絕了荒涼與文明的世界。
城市裏看不見綠野,矗立著的一棟棟大廈,形成一片水泥叢林。
每一座大廈代表一個社區,每個社區都有自己的名字。文明的城市,既是由許多個擁擠的社區湊集而成。
看似繁華的城市,卻處處隱藏著惡勢力,邪惡的氣息籠罩著整座城市,把城市的天空凃上陰沉灰蒙的色彩。
貧富懸殊是文明所帶來的影響。法律就如一縷廢紙團,被丟棄在角落。
被邊緣化的貧民迫不得已地靠攏惡勢力;利益熏心的警官和毒販一起爲非作歹。
惡勢力順勢利用權力、金錢、毒品威懾手無寸鐵的社群公民,散播罪惡,並替代政府管轄社群。
在這座墮落之城裏,唯一能與罪犯抗衡的勢力是負有正義使命的Judge。
可惜的是,他們的數量十分緊缺。

Judge Dredd或許並不是十全十美的英雄。
他聪颖、敏銳、剛強、果斷,同時也孤僻、自負、固執。
面對作惡多端的壞人,他從不手軟,不浪費一絲同理心,果斷地處決每一個暴徒。
以暴制暴可能不是解決根源的方法,有時候它卻是對付兇殘的惡勢力最好的手段。
Anderson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偶爾會驚慌失措的她絕對不是林黛玉,
一味等待英雄的救援,天賦的異與個性令她變得更加強悍。

慶幸大量的暴力鏡頭和粗俗對白獲得電檢局的豁免而一刀未剪,不至於變得零碎不堪,
也讓血腥、暴力、對白和畫面舒暢地呈現眼前。
暴力與血腥本來就是它的賣點之一,若被刪減肯定會大大降低可看性。
電影中重復出現的慢鏡頭,看似可有可無的片段,其實就是在描繪著吸毒者在吞雲吐霧以後進入的快樂異想世界。
即使沒有看3D版本,也能夠看出血液飛濺、水花四濺、火光燦爛的特效畫面,盡是絢爛綺麗。
為求一時的快感而沉淪毒害的道友,繼續迷失在迷惘的世界。

In case you have forgotten, this block operates under the same rules as the rest of the city.
Ma-Ma is not the law. I am the law.

當黑勢力被瓦解以後,阻擋之墻自動開啓,讓光明之光驅入大廈,驅散黑暗,閃耀正義之光。
社會需要法律維持秩序,平衡勢力,保障公民,伸張正義。

Sunday 9 September 2012

Hemel


一個游走於性與愛的西班牙女子。
她曾遇過潔癖的男人,有暴力傾向的男人、愛流連夜店的北非移民……這些寄居在社會的病態人類;
也愛上過父親的同事、有婦之夫、同母異父的哥哥……不過,她和他們的關係始終無法持久。
對她來説,曾經遇過的每一個男人,都只不是生命中的過客。
他們的關係漸行漸遠,最後,路上只剩下孤寂的足跡,繼續追尋缺失的靈魂。
因爲,在她内心深處,始終住著一個人——那個風流成性卻不為愛所困的男人,那個一直溺愛著她的父親。

她的名字叫做“Hemel”,是西班牙語“天堂”的意思。
然而,在現實與愛情裏,她卻是活在煎熬的地獄中,自甘墮落,無法自拔。

電影裏充滿不少裸露鏡頭,卻不會猥褻。
特別是Hemel與父親“袒露”相對的畫面確實有點令人感到奇異。

Saturday 1 September 2012

コクリコ坂から


雖然被挂上了企劃與編劇之名,《紅花坂上的海》卻早已脫離了宮崎駿濃厚的童話風格,
只餘下一絲懷舊和純真的色彩,聼他娓娓道出一段平淡而淳樸的愛情故事,
敍述一個自強堅強的女孩的故事。

一對互生情愫的戀人,受到血緣關係的拉扯,把彼此的距離拉遠。
原來俗套的情節,有時候發生在動畫或漫畫裏,卻顯得再平常不過。
沒有太多的奢華,也太多的點綴——它就是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
可以細細品味,卻還是欠缺了一點共鳴。
單純的初戀是人世間最美好的事物;
或許,在一個戰亂後的世界,和平才是人最奢望的物質。

p/s: 特別鍾愛口琴版的主題曲。

Sunday 26 August 2012

The Raven


Edgar Allan Poe,是美國19世紀的著名作家、詩人和文學評論家,
詩歌代表作為《The Raven》。
他的作品風格多樣且獨特,被譽為短篇小説家創作鼻祖之一,
其中以推理、犯罪和驚悚小説最負盛名。
愛倫坡最終於1849年逝世,享年40嵗,死因成謎。

電影便是以倒敍的形式,講述愛倫坡臨終前所遭遇的事跡,大膽地假設他的逝世真相。
就如愛倫坡的作品風格一般,電影展現出灰暗的冷色調,再配以血腥鏡頭,處處彌漫著迷離撲朔的詭異氣息。
雖稱不上劇情緊湊,此片依然富有流暢性、表現出該有的懸念和緊張;
倒是謎團疑陣的複雜性和意外性不足,無需費神去抽絲摸繭,自有編劇和愛倫坡代爲追蹤、釐清真相。
找尋兇手的真實身份便成爲最大的驚喜。從最初的若隱若現、到後來小露眼睛和嘴唇,兇手的真面目保密到家。
偵緝兇案的過程中,編劇也三番四次故弄玄虛地利用一些鏡頭誤導觀衆,以圖增加恍然大悟的欣喜之感。
唯結局的安排有些畫蛇添足,減弱了原來的遺憾心情。不過,這也是純粹悲觀個性的看法。

愛倫坡與兇手見面時,他說:“Even in the end, I'm confronted by a plagiarist, without even the originality to invent themselves. I've concocted you.”
此時,兇手依然沉靜地回應:“I couldn't agree more. I'm your crowning achievement. Your masterpiece. In whose world do we each exist right now? Mine, or yours? I don't really know the answer. It's quote brilliant.”
愛倫坡嘔心瀝血地創作了小説;而兇手卻依照小説裏的情節謀害他人。
故事發展下去,不知道是正版抄襲盜版,還是盜版竊取正版;
人們總是普遍支持大多數人同意的事情,相信反對者是錯的。
那承擔後果的責任,應該是在概念者,亦或是行動者?早已分不清。

Friday 17 August 2012

Total Recall (2012)


嘆爲觀止的未來科幻世界,久違的猛男Colin Farrell伙搭兩大美女Kate Beckinsale和Jessica Biel,
再搭配一氣呵成的故事情節,以及刺激激烈的打鬥和爆破場面,叫人大呼過癮。
作爲一部科幻動作片,《Total Recall》包含的元素確實一應俱全,
無奈少了驚喜,少了共鳴,也少了深思的空間。
電影落幕以後,剩下的只有匆匆離場的腳步聲。

虛擬和真實,身份與記憶,本來就是兩組息息相關的東西。
無論是身份或是記憶,都是生活在社會必要的標識。
人們藉由過去的經驗,確認自己的存在價值,從而鑑定身份的真實性。
倘若一個人失去了原來的記憶,他便可能不再是原來的他。
人的生命是短暫的。因此,我們更應該勇敢面對歷史,了解自己的身份,活出自我。

Sunday 5 August 2012

A.C.A.B.: All Cops Are Bastards


固然是法意合資的電影,全片的對白卻是百分百意大利文。
面對不熟悉的語言,以及不切題的中文翻譯,
導致作品無法向他人透徹地説明主題,可看性受到不公平的"待遇"而減低。

其實,電影片名本身極具個性及玩味。
沒有高潮迭起的劇情,卻以平鋪直敘的寫實手法揭露背後的實情以及批判現實的社會。
故事的序幕藉由三個男人的故事相互穿插而展開。
三個外表像黑幫份子的男人,實際的身份卻是防暴警察。
他們利用防護具設下一道防綫,阻隔暴動者的進攻,生命經常處於死亡邊緣。
多年來的工作早已換來麻木,暴力已成爲他們解決問題的手段。
無論是製造暴動的暴徒,還是狼狽爲奸的警察,
除了身份以外,他們之間已沒有太大分別。樹立在心中的正面形象已被摧毀。

在文明社會裏,我們應當接受和平的遊行示威,
同時堅決反對意圖破壞的騷亂暴動——任何暴力行爲都應該受到嚴厲譴責。
人民的和平請願理應受到重視,而非蓄意的抹黑和蠻橫對待。

Sunday 29 July 2012

Project X


The Party You've Only Dreamed About. Witness it.
一場小型生日轟趴,最終演變成一發不可收拾的千人派對。
三個籍籍無名的高中生:弱男、損友與胖子,一夜之閒,成爲校内的風雲人物。

近年流行的仿真拍攝手法,已不再是恐怖片的專利。
本片獨特地採用這種拍攝手法,呈現出派對的盛況,讓人如臨現場。
即使隔著喇叭,也能感受到那鑼鼓喧天的吵雜聲。真的好吵好吵。
挨肩叠足的派對現場,加上震耳欲聾的串燒舞曲,混合了大麻的酒精刺激了腦部的神經末梢。
吸毒者感覺飘飘欲仙,興奮得失去了自控力。

一場歷時幾個小時的高中生派對,盡是充斥著暴力、粗口、色情、毒品、混亂與瘋狂的畫面與對白。
電影雖稱不上佳作,卻也赤裸裸地表露出青少年的放縱和叛逆。
年少輕狂的歲月,有誰沒經歷過?
趁著年輕氣盛,就放蕩一次,提起勇氣去做些有意義的事吧。

Sunday 22 July 2012

The Dark Knight Rises


初時,從演員名單以及那張似曾相識的海報看來,
《The Dark Knight Rises》似乎帶有《Inception》的影子。
在沒有看過前一集的情況下,趁著熱潮剛燃燒的前夕,勢必入場爭睹傳説的終結。

電影中的主要角色很多,不管是宿敵反派Bane、正邪難分的Catwoman、忠肝義膽的Blake或是神秘莫測的Miranda……
每一個角色背後,似乎都蘊藏著一段往事,讓每一個角色都擁有各自的特色與發揮空間。

前半段的劇情固然有一些鬆散,卻為後半段的終局鋪上了完美的鋪成。
從Bruce Wayne的頹廢低靡到重新振作的過程,
Christopher Nolan花費了很長一段時間去細膩地描繪了蝙蝠俠的蛻變。
蝙蝠俠不再是一個被塑造成神化的超級英雄,
而是一個有血有肉的正義使者,讓所有人認識到一位人性化的真英雄。

在貧富差距懸殊的經濟結構中,百姓與貴族兩者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增,社會將會難以達到和諧的狀態。
倘若政府仍然袖手旁觀,與自私的官商勾結,這將激起弱勢一群的忿怒。
惡勢力只要利用詭計,便能輕易地破壞一個搖搖欲墜的社會會結構,摧毀一座不平穩的城市。
在無政府狀態時期,從壓迫中得到解脫的百姓掌控了控制權,
遂巴結惡勢力去審判他們想要懲治的罪人
就像發生在Gotham的情況一樣,法律與秩序在城市中消失殆盡。
“英雄造时势,时势造英雄。”
在動蕩的局勢中,人民特別渴望英雄的出現,為他們行俠仗義、維護正義。

蝙蝠俠從沒擁有過超能力,他一直都是依靠自己的力量,盡力地保護他所愛的每一個人;
不為功名、不為強權、不為利益,黑色面具就是正義凜然的象徵。
所以,佩戴面具的蝙蝠俠可以是Bruce Wayne,也可以是任何人。
只要正義長存於世,英雄的傳説將會繼續傳承。

Sunday 8 July 2012

The Amazing Spider-Man


相隔了十年以後,“蜘蛛俠”誕生的故事再次重新譜寫。
新版蜘蛛俠或許會讓人貼上“大同小異”的標簽。
實際上,它除了保留前作序曲的雛形,
還補充了部分劇情、修改了部分細節,使蜘蛛俠的故事更具丰富性與娛樂性。
精致的3D技術打造出高樓穿梭、高空騰躍等鏡頭的立體感,視覺效果突出。

其實,與舊版女主角相比,個人更偏愛新版的女主角。
她那勇敢、自信與堅強的個性更符合現代女性形象,帶出驚喜。

由一個懦弱怕事的小男孩,蛻變成爲一位富正義感的超級英雄,
隱藏於背后的故事或許有點冗長,卻能夠細膩地描寫了蜘蛛俠的心歷路程,
讓這位超級英雄的故事更具人情味和人性化。

惡人戴著面具,是為了僞裝,同時摒棄責任;
英雄戴著面具,是爲了履行責任,不求留名千世。
他或她不一定是完美,卻擁有一副正義之心,盡力保護他人。
這個世界需要真英雄。

Sunday 1 July 2012

Big Miracle


1988年,在世界最北端的一個被世人遺忘的角落,發生了一起轟動的國際新聞。
3隻被困在北極圈冰海的鯨魚,受到了所有人的關注;
它們的一舉一動,牽動了所有人的心,潛在地影響了每一個人。
破冰船鑿穿了冰塊,也打破了強國冷戰的僵局。

The biggest stories happen in the least likely places。
其實,一件小事也可以變成一件大事,沦肌浃髓、影響深遠。
一段溫馨與煽情的小故事,更可以撫慰人心。

在互聯網還未普遍的年代,媒體是聯係世界的主要橋梁。
它讓人們透過電視新聞或廣播節目,關切發生在不同地方的大小事情。
不管是地方性新聞或國際大新聞,它透過衛星將一個個訊息雷厉风行地傳遞給每個人。
縱使有些害群之馬喜愛炒作新聞以換取知名度,卻沒有人能夠否定大多數記者的功勞。

或許是因爲自私是人類的天性。除了記者,其他各行各業如綠色和平組織、政府、敵國、因紐特人、石油開採商等,他們最初的動機並不單純,企圖利用拯救鯨魚的舉動達成目的,盡顯自私的一面。而事實是,我們無法依靠自己的觀念去判斷他人的對錯;因紐特人捕殺鯨魚是為了生存,卻遭受文明社會的唾棄。可是又有誰能夠了解他們的生活困境?

既然我們無法改變人類自私的事實,那不如換個角度想想、看看。
如巧妙地利用這種自私的心理,號召所有力量一起去解決困難,
使參與者能在問題解決以後,得到各自想要的成果。

地球並非人類所有。
與其他生物生活在同一個地球上,我們不能夠自私地獨佔著土地、空氣、水源等自然資源。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與資源——不管是瀕危的或弱小的——都應該受到重視以及保護。
居住在這個星球,我們都有這個責任去保護與拯救我們的地球。
換個角度想想,拯救地球也是爲了拯救孩子的未來。

Sunday 20 May 2012

The Innkeepers


名不經傳的導演,搭配上默默无闻的演員,沒有火花亦沒有半點驚喜。
雖然偶爾有些驚嚇鏡頭,卻很難感受到恐怖片的氛圍,故事甚至有點無聊。

或許很多人對於鬼魂和詛咒,都是抱持害怕又好奇的心態。
不過,有時候好奇可能會害死人呀。

Saturday 12 May 2012

The Avengers


電影令人充滿期待的原因,是因為它集合了衆多爲人熟悉的超級英雄。
就像一部武俠小説,各路英雄俠客齊聚一堂,聯合擊退敵軍以保衛中原。

深受人喜愛的超級英雄:“堅強的男人”Iron Man、Captain American、Thor、The Hulk、
Black Widow以及Hawkeye,組成宇宙最強聯盟,抵禦來自外星球的惡勢力。
敵軍旌旗蔽日與烽火四起的爆破場面;堅甲利兵的英雄軍團、橫掃千軍的打鬥鏡頭,
讓人看得目不暇給、大呼過癮。

Thursday 10 May 2012

This Means War


與其說是二男爭一女,不如說是“一女踏兩船”。
兩個男人的感情其實要比男女關係更加曖昧。
搞笑的白癡對白、浪漫的愛情元素以及刺激的特務行動,
湊成了多元化的愛情喜劇。

邁入新時代的門檻,新的兩性關係就是男女平等。
女人就應該有爭取興趣的主動權。

Saturday 5 May 2012

Kahaani


由傳統的歌舞片轉型至現今的劇情片、喜劇、警匪片、間諜片,
印度電影業的發展可說是一日千里。其實本身看的印度電影不多,
偶然碰到的《Kahaani》絕對是部令人喜出望外的作品。

《Kahaani》由千里尋夫的故事展開。整部電影敍事流暢、節奏明快、情節豐富多變。
前半段的懸疑,感覺上有點像《Flight Plan》;
一個堅強而美麗的孕婦,千里迢迢來到落後的城市。
爲了尋找失蹤的丈夫,她鋌而走險地搜遍每一個巷道。
原來同理心早已遮掩了對她的猜疑心。就像Mr. Khan說的:沒有人會懷疑孕婦。

故事發展到中後段,情節發展盡是峰回路轉 ;出乎意料的結局恰好又扭曲了原來的事實。
一切看來毫無關聯的情節與片段,立即串聯起來;
或是缺乏合理性的橋段及論點,(最大的疑點) 好像也得到了解釋。所以說,合理的事有時候不一定是對的。

《Kahaani》雖然沒有著重於印度文化,卻能讓人感受到濃厚的印度宗教色彩;
更集合了懸疑、偵探、陰謀、宗教、神話等多種元素,感覺是妙不可言。

Monday 30 April 2012

Mientras Duermes


西班牙導演Jaume Balagueró繼《REC》系列後的最新力作。
此片的風格和前作迥然不同。導演不再利用zombie作爲恐怖片的噱頭,
而是回歸到盛行於60-80年代驚悚片,運用人性的精神變態作爲驚嚇的元素。
雖然少了故弄玄虛的音效及血淋淋的暴力,凝重的緩慢節奏與黑暗的色調,
使《Mientras Duermes》產生、營造出不寒而慄的氣氛,稱爲電影主要的賣點。

電影是以主角César的角度去敍述一個關於變態狂徒的故事。觀衆得以透過他的視角,
窺看變態狂的邪惡行徑,如跟蹤、騷擾、侵犯、折磨受害者,
從而滿足他(或他們)自身的欲望,獲得快感。
或許故事是以第一人稱撰寫,那位變態狂的扭曲心理多少可以被人理解
——其實,他只是厭惡人類的樂觀。
相反,電鋸殺人狂的冷血行徑卻令人費解不已。

世界總是充滿危險。它們會無聲無息地走入您的生活。所以,千萬別掉以輕心。

Sunday 29 April 2012

讓子彈飛


無意間在電視臺留意到此片的播映,
其實近兩年以後才觀賞這部叫好叫座的電影算是遲了點。
在這個重要的時刻,看《讓子彈飛》特別容易感觸。
它不包含任何邏輯元素,反倒是充滿了荒誕與現實。
大量的幽默的對白與滑稽的表情,仍無法抵消那嚴肅的政治諷喻。

腐敗的政府總是仗著權力與財力,控制手無寸刃的平民。
在強大勢力的威逼下,民衆毫無選擇地跟隨著勝利的一方,以求自保。政治舞臺上所強調的公平,其實早已變質。
人民若想改變,就必須正確地做出選擇,剷除腐敗以及參與改革,才能迎接美好的未來。

Tuesday 24 April 2012

The Divide


是否曾猜想過世界末日會以什麽形式降臨地球?
是極端的天氣變化,或是恐怖的病毒細菌,亦或殘酷的人禍戰爭?
是否有人敢想象末日以後的世界是如何的?
若生存是為了與他人一起追求美好的生活,那一個人生活在瓦解土崩的廢氣堆是否已經失去了意義?

To survive the end of the world you must first survive each other.

世界末日並非在一夕之間將萬物化爲虛有,而是逐步地消滅地球上的城市與生物,
那種瀕臨死亡邊緣而逐漸產生的心理恐懼才是最痛苦的折磨、最致命的傷害。

《The Divide》算是部不錯的小成本電影。
這個故事假設了城市被核能毀滅。一座繁華的城市在彈指之間土崩瓦解。
還來得及逃亡的幾個人沖入地下室躲避,開始了“黑暗”的生活。時間久了,人類便無法壓抑内心的惡念。
在有限的空間、飲用水、食物等生活條件下,生命受到強烈的威脅感,人類為求自保的自私心不由而生;
隱藏在面具底下的邪惡、婬欲、懦弱、自私、貪心、殘忍等心態,一一浮現出來。

人心或人性,比世界末日更令人畏懼。

Saturday 21 April 2012

Lockout


綜合了動作、科幻、幽默、暴力予一體,
劇情多樣平順——平順得缺少了緊張與驚喜;
逃亡的過程感覺就像一場捉迷藏遊戲。

原以為會交待更多有關囚犯的背景故事;
雖説是一級囚犯,實際上卻只有一位惡貫滿盈的大壞人Hydell。
其實,更希望看到的是關於人性或人道主義的課題。

Sunday 15 April 2012

Shame


總會好奇導演爲何刻意安排一場可有可無的性愛鏡頭。
然而,出現在《Shame》的裸露鏡頭與性愛場面,卻變得如此理所當然。
跳接的鏡頭躍過焦點,而鋼琴伴奏將情色與激情化爲藝術。
穿行在地鐵、夜店、酒吧、同志酒吧、高級飯店、小巷或人群之中,處處隱藏著性的挑逗。
對象可以是單身男女、性工作者、同性戀者,亦可以是已婚者。

本片的故事稍嫌空洞,於是焦點自然落在Brandon的身上。
近距離的鏡頭,能夠清晰捕捉到Michael Fassbender時而壓抑,時而狂放的表情。
Brandon這個角色決定了《Shame》中佈滿凝重與壓抑的氣氛。

這個世界不存在完美的人。
無論是性愛成癮的Brandon、自虐傾向的Sissy、風流成性的上司David,
他們都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依然無法自拔地困在痛苦中。

Saturday 14 April 2012

Battleship:The battle for Earth begins at sea.


聽聞一位愛看電影的朋友說《Battleship》很好看,所以便不加思索地買票入場。
説實在,輕鬆搞笑的前奏讓人感覺這是一部愛情輕鬆小品。
直到不明物體飛入地球才開始漸入佳境,劇情急速進入緊張的氣氛。
只是,最後的結尾也來得有點突兀,氣氛又立即變回愛情喜劇。

不論演技,每一個角色基本上都有一定的發揮空間。
特別是電影中的兩位女性角色,在片中佔有其重要性,不至於淪爲一般戰爭片中的花瓶。
雖然香港遭受破壞的幾幕片段看起來“似曾相識”,
《Battleship》中目不暇給的特效與戰鬥鏡頭,使情節緊湊,充滿熱血,毫無冷場。

有些時候,古舊的武器和古老的計謀,
永遠能攻無不克,成爲世間最厲害的武器。

Thursday 5 April 2012

The Intouchables


改編自真人真事的法國賣座電影。
說起來,它的故事有點老套。不過,喜歡它的輕鬆、趣味、幽默與溫馨。
故事内有數不盡的笑話,它們並不會因爲文化差異而走味。相反,它們都非常平易近人。
它的故事其實真的很簡單,卻蘊含著許多許多的感動。
這些感動並非只是單純的一把鼻涕、一滴眼淚,而是打從心底感受到的一種感覺。
《The Intouchables》非常值得推薦。

其中最有趣的,是Philippe與Driss交流音樂的那一個片段。是好笑,也是無奈。
或許大多數人都像Driss一樣,早已遺忘巴赫、舒伯特、韋瓦第的音樂。
殊不知,其實這些曲子已完全融入了我們的生活,甚至是無所不在。
就像我們所聽過的某部卡通配樂、廣告配樂、廣播前奏、熱綫旋律、酒店餐廳…等等,
其實都是來自於某位偉大音樂家的手筆。

這個世界存在著許多奇妙的事情。
兩條截然不同的生命綫、兩個來自社會不同階層,因爲機緣巧合下碰撞在一起。
已經不能單純使用“富有”來形容Philippe的財富。
儘管他富裕萬貫,殘疾卻令他自卑作祟,甚至無法感受快樂。
一無所有的黑人Driss雖然貧困潦倒,然而他總是開朗活潑。
Driss從來沒把Philippe當成病人看待,這是Philippe第一次在他人眼光中,感覺自己像是個正常人。
從Driss身上,Philippe也找尋到消失已久的快樂。
一段主僕情緣,就這樣消弭、跨越了種族與社會階層。
閃耀著人性的光輝,從而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暖。

數年前,陳奕迅有一首歌叫作《多一點》。
“來吧,關懷人多一點,不憂風波驟變,人間千份溫暖,因兩手牽……塵世也會被愛頃刻感染。”
喜歡歌詞字裏行間所帶出的訊息。
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就是應該多一點關懷與細心。

其實除了Driss,《The Intouchables》還有許多許多充滿喜感的角色與片段,
由始至終,它不斷重復著一個簡單的生活態度:樂觀面對一切。
人生固然有許多不如意之事。意外導致殘疾並不是生命的終結。
我們還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需要去面對、去處理。
只要堅持與相信這個理念,樂觀面對一切,一切一定會好起來的。

喜歡以鋼琴伴奏的配樂,因爲它們擁有一种撫慰的感覺。
其實,電影中的配樂多出自意大利鋼琴大師Ludovico Einaudi的手筆。

Monday 2 April 2012

The Vow


Inspired By True Event

“如果愛能再重來一次,我依然會選擇和你在一起。”
愛情並非只是浪漫的甜言蜜語。
它其實是一件很實在的東西,
除了是誓言,也包含著誓言、堅貞、真摯、永恒。

感覺也是一件奇妙的物質。
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不會隨著時間而消失,而會轉化為記憶寄存起來。
就像長大以後,仍然會記得小時候曾經被針頭刺過的痛楚;
或者早已忘卻的某道菜,我們卻依稀能記得那股香氣。
這也説明了,即使記憶逐漸消逝,感覺依然能夠長存在心中。

《The Vow》的故事其實非常平淡,原來所期待的煽情、感性或震撼從來沒有出現過。
盡管如此,還是喜歡它所透露的一點含義。
或許這就是現實。
沒有蕩氣回腸的愛情故事,只要兩個人能夠平平淡淡地渡過每一天,
不需要奢侈,就已經是幸福的了。

ATM


基本上是由3個人、1個變態,加上3個路人構成的簡單故事。

這一次,封閉式地點轉移至自動提款機亭内。
同樣是“密室式”,《ATM》卻缺乏了緊湊、驚悚和精彩的元素。
高潮不多,氣氛亦顯得索然枯燥。
殺手的心境也讓人無法捉摸 。
“自動提款機變態殺手”如此大費周章的舉動及動機,完全沒有充足的理由。
因此,故事情節的轉折亦失去説服性。

唯一令人覺得興味的是結局的安排:
這一位變態殺手旨不在折磨無辜,而是喜歡利用人類恐懼的心理因素,讓受害者變成嫌疑犯。

Saturday 24 March 2012

The Hunger Games


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日本電影《大逃殺》;
它們同樣是改編自小説,同樣是一場殘酷之極的獵殺遊戲,參賽者都是青少年……等等。
不過,與電影比較起來,漫畫版《生存遊戲》應該是其中最富血腥、暴力、情色、驚悚的作品。
故事刺激且緊張,是個人最喜愛的漫畫之一。

在沒看過原著小説的前提下,可以藉由冗長的鋪陳,深入了解故事背景。
萬家燈火的都城Capitol,看起來就是一座美麗繁華的都市。
然而,這個城市卻是處處隱藏著威脅與恐懼。
高科技的實況轉播節目,其實就是一場腥風血雨的廝殺。
比賽不存在道德與同情,惟有持續鬥爭才能取得勝利。

電影内的血腥片段其實不多,大多數時候都以快鏡或借位的方式匆匆帶過,偶爾會起高潮。
Jennifer Lawrence的表現非常搶眼。
與吸血鬼題材比較起來,《The Hunger Games》更適合個人胃口。

Friday 16 March 2012

A Separation


伊朗,予人的既定印象,總是離不開戰爭、石油和伊斯蘭教。
《A Separation》卻呈現了完全不一樣的伊朗。
它也是一座擁擠的城市,擁有繁忙的公路;社會井然有序,街道上盡是熙熙攘攘的人群。

故事一開始便交待了Nader和Simin堅決離婚的理由。
Simin的離開,讓Nader分身乏術。他唯有雇傭Razieh為幫傭,負責家務與照顧患病的父親。
然而,一次意外導致Razieh不幸滑倒流產,對方的丈夫更憤然起訴Nader。
兩個家庭的紛爭由此展開,愈演愈烈。
就表面看來,這是一個簡單的故事。
實際上,它包含了許多複雜的涵義,並且寫實地展現出人性。

法律原是一種普遍具有約束力的社會規則,用以管制社會秩序。
然而,凡事都具有兩面性,是非對錯無法完全依賴法律來判斷是非對錯。
在某种情況下,信仰和道德同樣能約束個人的行爲。
“有真信仰的人滿足于說出真話”。Razieh最終選擇說出實情,是基於對可蘭經的信仰。
由此可見,濃厚的信仰如何貫徹伊朗的生活。

導演在電影中巧妙地掩飾了部分實情。
就像現實中,我們經常會編織謊言,試圖去掩飾自己的過失或罪行;
或者,我們會利用善意的謊言遮蓋事實與真相。
即使Razieh或Nader説謊,我們亦能理解,甚至深表同情。
每一個人都應該擁有自己的立場。因此,沒有人擁有資格去批判他人的行爲是對或錯。
因爲,對與錯本來就並存在這個世界。

矛盾與衝突,總是無可避免地發生在生活周遭。
爭吵非但無法解決問題,還會傷害人心。
若能學習退讓、懂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這個世界或許就能減少紛爭了。

Saturday 10 March 2012

A Better Life


簡單的故事,雖不至於令人感動啜泣,卻會讓人感到萬分溫馨。

望著車窗外那些富裕的白人居民,
可以隨意地走去滑浪、在午後牽著小狗慢跑、友人相約去喝酒或者一家人在屋外散步。
一些看起來毫無意義的活動,在一些人的眼中,已是一份奢侈,一份幸福。

喜歡Demián Bichir 含蓄和細膩的表演。
儘管生活困苦,Carlos仍保持著積極的生活態度。
他疼愛的孩子。爲了孩子,他甘願犧牲一切,讓孩子的生活能過得更好。
溫柔的父愛最終還是打動了孩子叛逆的心。

時至今日,美國仍然是許多人眼中的夢想國度。
來自第三世界不同國家的移民,爲了改善生活,不惜一切代價遷徙至美洲大陸。
他們渴望在這一片土地,追逐理想以及實現願望。
諷刺的是,這群非法移民在美洲的生活卻是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美國夢其實並不是想象中幸福。
背井離鄉的生活固然困苦,爲了家庭與生計,
他們必需冒著生命安全,千辛萬苦地勞作,並且不時受到身份或種族歧視。
在美洲,偷渡或逾期拘留的非法移民問題日趨嚴重。
美國政府不得不採取許多強硬的法律措施對付非法移民。
於是,大批移民除了勞累的工作,還需擔心隨時被遣送回國的風險。
盡管如此,許多移民早已把這片土地當作自己的家園。
或許,相對於戰亂、落後或荒涼的故鄉,這裡仍然是充滿憧憬。
因爲,每一個人都有權力追求自己的夢想,尋找更美好的生活。

Tuesday 6 March 2012

The Descendants


提起夏威夷,就會令人聯想到一望無際的海、風光明媚的景以及充滿熱情的悠閒假期。
然而,夏威夷居民的生活並不一定是想象中的惬意。
這個世界的煩惱與悲慟,並不會因爲經、維度的距離而產生差異。兩者之間不存在任何關係。
有那麽老土的一句話,叫做“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都是獨立的個體,摩擦和爭執在所難免。家人之間必須學會包容與體諒。
像劇終時,Matthew和女兒三人窩在沙發上,分享著同一件被單的溫暖。需任何話語,也能感受那份溫馨。
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不多,就更應該懂得珍惜。

《The Descendants》只是一個平常的故事。那一份簡單,讓它顯得真實。
George Clooney 的表演自然不做作,情感真摯流露能夠打動人心。

生活時而平淡,時而曲折,時而平穩,時而顛簸。
漫長的歲月人生,我們難免會經歷挫折和失敗。心存希望,困難終究能迎刃而解。
但求每一天都是平安日,就已足夠。

Monday 5 March 2012

Hugo


電影改編自小説《The Invention of Hugo Cabaret》,一個關於孤兒Hugo的故事。
一開場,鏡頭由漫天雪花的夜空,飛快地穿越燈火万家的巴黎,再穿梭於繁忙的巴黎火車站,
穿行入即將離站的火車與趕車的人群,最後不疾不徐地停留在大時鐘裏的Hugo。
60秒的3D鏡頭,毫不保留地表現出華麗復古、美輪美奐、浪漫詩意。整部影片盡是美麗。
任你隨意切割或截停在某個畫面或鏡頭,它們都能成爲精致美麗的明信片或電影墻紙。

《Hugo》並無導演Martin Scorsese慣有的風格。
實際上,這是對於電影大師George Mèliés的致敬,帶領觀衆重溫屬於那個年代的偉大作品。
《Hugo》對我而言卻少了點感動的共鳴。

Imagine the whole world was one big machine. Machines never come with any extra parts.
They always coe with the exact amount they need. I couldn't be an extra part. I had to be here for some reason.
在Hugo的眼裏,世界是一個大機器。就像時鐘指示時間或鑰匙打開鎖頭,人與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和價值。

Saturday 3 March 2012

My Week With Marilyn


這是一個年輕人情迷Monroe的浪漫故事。
從邂逅到分離,只是短暫的7天,卻成爲了Colin心中最刻骨銘心的一段記憶。

Marilyn Monroe是個相對複雜的人物。
在五光十色的好萊塢娛樂圈,人們只記得她的性感及艷麗,卻忽略了她的天賦與才華。
其實在鏡頭背後,Monroe是那麽的脆弱與無助。
一代巨星的隕落,讓人心懷感嘆與可惜。

Thursday 1 March 2012

The Iron Lady


若是對政治及歷史不感任何興趣,一位傳奇人物的故事便失去一定的吸引力,劇本遂變得乏味無趣。
要將傳奇人物的一生編寫成小說或電影,並不是一件容易之事。

此片著重於摹寫人物:人稱“The Iron Lady”的Margaret Thatcher。
利用幾段關鍵的歷史事件,再透過正面與側面的描寫,烘托出鐵娘子的硬朗形象。
然而,出現在鏡頭中的,只是一位步履蹒跚、面容佈滿皺紋的老太婆。
或許是生活過於孤寂沉悶,她終日幻想逝去的丈夫仍陪伴身邊,經常自言自語;
從前的豐功偉績已被時間沖洗掉,唯有透過回憶緬懷來證實自己的存在。
回憶中年輕的她意氣風發,總是充滿自信、野心與驕傲,與年邁的她形成強烈的對比。

《The Iron Lady》幾乎是Meryl Streep的獨角戲,她的演技當然毋庸置疑。
再襯以出色的化妝技術,讓鐵娘子的外型更添真實性。

任何事物都存在兩面性。有好既有壞,有圓必有缺。世事無絕對。
若對與錯全依賴自己的度量衡去判定,堅持單獨的觀點或意見,肯定會使結果失去公平性。
在以男性為主導的社會制度下,能夠打破傳統規則,
並成為英國歷史上唯一的女首相——Margaret Thatcher這號人物,對世界的影響力是無法被忽略的。

Monday 27 February 2012

Kung Fu Panda 2


終於,“功夫熊貓”以最新的3D技術再次捲土重來。
它緊密地才承接上集的故事,亦延續了中國風和搞笑元素。無論是原班人馬、孔雀、山羊或山明水秀的風景,皆增添了華麗的中國畵風。

《Kung Fu Panda 》续集揭露了神龍大俠的身世之謎,结尾之处也为下个续集埋下了伏笔。
相信“功夫熊猫”的热潮一定会不断地蔓延下去。

Sunday 19 February 2012

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



每一把鑰匙都有屬于自己的故事,每一把鑰匙總能夠打開相應的一把鎖。
而你可能就是唯一一個能夠解開那把鎖的鑰匙。

《Extremely Loud and Incredibly Close》的故事和配樂一樣,應該是部具有療傷性的作品。
可是Oskar尖銳和毫無停頓的對白,聼得有些刺耳。
客串演出的Sandra Bullock、Tom Hanks以及戯份極少的Viola Davis皆淪爲陪襯品。

儘管已過了十年,911事件留下的陰霾籠罩著悲慟。
在這一天,許多家庭突然失去了至親和朋友。
或是陰謀論或是一場人禍,已不重要。
每一天都可能會發生突然的事情;有生之年,應更懂得珍惜、及時去愛身邊的每一位人。

Thursday 16 February 2012

The Fantastic Flying Books of Mr. Morris Lessmore


本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提名作品。一個15分鐘的故事。

想像文字、書本隨著音符,悠然地飛翔在天空中。
黑白的世界,因為擁有圖書而瞬間變得色彩斑斕、絢麗燦爛。
彈起富有情調的音樂,與文字浪漫共舞,
彷彿時間能夠永遠停留在最珍貴的時刻。

縱使外表會隨著日子漸漸老去,只要懂得享受那份喜悅,
心境的青春仍然會一直保持下去。
常言道: 書中自有黃金屋。
每一個生命都會遇見至少一本書——一本值得自己擁有的書。
它會透過文字及故事,給予撫慰、快樂、滿足、鼓勵、啟發……。
人生,因為有了文字和書而豐富精彩。

Monday 13 February 2012

Seven Psychopaths


繼《In Bruges》之後,Martin McDonagh與Colin Farrell再次攜手合作的黑色喜劇。

電影的第一個鏡頭,就是鎖定在座落於加州洛杉磯山上的好萊塢招牌標誌“Hollywood”。
在這個享譽國際的電影工業城,肯定蘊藏著許多說不完的故事。
於是,導演(或編劇)刻意將故事的舞臺架設於世界影城,
然後,沿用典型的好萊塢電影元素,勾畫出一部以黑幫電影作爲基礎的喜劇。
何為典型的元素?那當然離不開槍、煙、酒、毒品、暴力、血腥和色情。
就如變態1號Billy所說的,慣有的結局必須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槍戰。
作爲一名編劇Marty早已厭倦了這種一成不變的模式,自身卻又無法從俗套中脫離出來。
他無法避免地將槍、酒、毒品、暴力和血腥硬塞進一段長篇故事之中。
爲了增添新意,他將它們融入在幾段天馬行空的故事情節裏,自成一格,獨創出另類風格。

無論是殺手、黑幫大哥、自焚者、道友、暴力狂、和平崇拜者,亦或是一個平常如編劇的人,
都會有患上精神病的風險(或已患上)。
只要有情緒的存在,人類稍不留神,憤怒和仇恨便會驅使人掉入險惡的一面。
電影裏許多看似無釐頭的劇情和對白,其實皆是雙關詞,是揶揄、是諷刺、是暗喻、是意義,也是道理。

P/S:個人認爲越南佬的故事是全片的中心思想。這段故事讓整部電影添上一層深度,從西方的冷幽默中洞悉道理。

Sunday 12 February 2012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


久聞這部瑞典暢銷原著小説的大名,其後更被瑞典與丹麥電影公司改編成電影,
三部曲於同一年先後上映,成爲北歐最賣座的電影。
總覺得外型打扮如《Death Note》死神般的少女十分不討好,
一度把電影擱置於一旁——直到發現David Fincher開拍的好萊塢版。

就以預告片而言,無論是好萊塢版或瑞典版,故事十分接近。
只是美版與歐版的Mikael氣質相差甚遠。
故事的開場白或許有點冗長,前半段以穿插的方式進行人物介紹。
Mikael 與Lisbeth的交集需要等到中段才會出現。而這正是故事吸引的開始。
隨著他們的偵察與推理,將疑團一一明朗化,劇情逐漸變得緊湊且精彩。

雖然是翻拍之作,在重新包裝下,依然具有David Fincher的個人風格。
《The Girl With The Dragon Tattoo》延續了《Zodiac》詭異與懸疑的氣氛,並且更加黑暗、暴力。

問題青少年被邊緣化的現象,其實是一種社會歧視。
弱勢族群通常自小受到家庭和社會環境影響,如暴力、虐待、欺凌、犯罪等等,遂造成叛逆、反社會行為傾向。
他們需要社會的關懷與尊重,而不是蔑視。

p/s: 滿喜歡那個富有個性與獨特的開場白:

Thursday 9 February 2012

The Artist


“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沒有任何特技、音效或色彩,反而更加引人入勝。

在3D特技電影橫行的年代,導演Michel Hazanavicius大逆其道,
將電影返朴歸真,把觀衆引領入那個只有黑白兩色的默片時代。
捨棄了冗長的對白,跟著劇、演員和配樂慢慢走入劇情。
整個故事既詼諧又感人,充滿歡樂與感動,兼具娛樂性以及藝術性。
特別是那隻小狗,十分討喜。

長大以後,我們經常會不知覺地回味單純的從前。
一首熟悉的旋律,可能會勾起一段回憶;一股熟識的氣味,可能會讓人憶起一段歷史。
從很久以前,科技發展便不斷地改變人類的生活習慣。
由卡帶式收音機到CD收音機,再發展到walkman以及後來的MP3隨身聽。
由黑白電視機到彩色電視機,平面電視機被淘汰以後,即換成超薄液晶電視機。
還有打字機、電子游戲機、半自動洗衣機……等等。
在我們印象中還記憶猶新的許多家用品,其實早就變成了年輕人口中所說的“古董”。
每個年代總有一些改變。當我們擁有得越多,過去的東西就變得越來越珍貴。

只是,有些人總是太過依賴習慣,而無法招架突如其來的改變。
日子久了,我們就會變得墨守成規,接著故步自封。
George Valentin因循守旧且自尊心太強,就像默劇電影一樣,最終遭到社會淘汰。珍惜是一種美德。但是需要懂得值得保存的部分,切勿抱残守缺。
從前,黑白時代躍進彩色時代,是一種劃時代的改變。
現在,當彩色重現黑白默劇的精彩,只有少數人懂得珍惜與回味。

歐洲地中海生活著一種奇特的魚,它的身上擁有如鸚鵡般艷麗的色彩,故被稱為鸚鵡魚。
這種魚能夠像蠶一樣吐絲織網,用作抵禦外界的危害。
不過,對於它們來説,最大的危險其實是作繭自縛。
人類需要懂得適應時代變遷,才能繼續生存。

Monday 6 February 2012

Warrior


好萊塢從不缺乏拳擊或擂臺電影。
雖然拳擊擂臺賽並不是個人喜愛,不過以此類比賽作爲故事題材的作品,
總是熱血沸騰、振奮人心。
具有故事性的擂臺電影,更能直接打動人心。

在擂臺上,Tommy和Brendan爲了勝負而生死鬥搏。
然而,比賽的勝利始終無法驅散他們的悲慟或彌補他們的傷痕。
外剛内柔的Tommy和内柔外剛的Brandan,走下擂臺以後的拳擊手,
同樣是平凡人,同樣需要面對生活的壓力和現實。
透過擂臺背后的故事,觀衆不但認識了拳擊手,也更加了解他們,
以至於在每一場打鬥中,奮力打氣支持拳擊手,興奮地分享他們勝利的喜悅。

劇本始終沒有明確交待Tommy、Brendan和Paddy的過去以及未來。
但是,從Tommy在床上緊緊擁抱Paddy以及Tommy靠在Brendan身上哭泣的畫面上,
仇恨早已抛散,諒解將會漸漸修補破裂的關係。
無論誰是誰非,已不是重要的問題。
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應該互相體諒與關懷,並且攜手走向未來。

勇者並不專屬站立在擂臺上的那一位冠軍。
只要能夠跨越自己、戰勝自己、永不放棄,你就是勇者。

Sunday 5 February 2012

The Ides Of March


公元前44年3月15號,古羅馬著名的軍事家凱撒,
在出征前出席元老院會議時,遭反對派密謀暗殺身亡。
Beware "The Ides Of March"遂成了政治陰謀論的代名詞。
在政治世界中,捲入鬥爭的往往不只是候選人。
無論是總統候選人、智囊團、敵方、媒體記者等等,都在選舉期間明爭暗鬥。
當初的天真爛漫,漸漸被利益熏心的環境影響,最終走入無底深淵。

在人類的世界中,我們總是離不開紛爭與爭鬥。
爲了生存,必須使用手段,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人民只能從電視報章上看見政治人物的風光,卻無法看見背後的陰暗面。
強大的執政團隊濫用權力,利用媒體、猛力地推銷自己,同時封鎖負面新聞;
再使用權利,以不同的名義進行賄賂,然後包庇政府人員。
政治是黑暗的。在不透明以及不公平的投選制度下,人民可能會受到誤導而做錯決定。
最後,政治依然只操縱於擁有權力的一方。

Saturday 28 January 2012

Lincoln


“With malice toward none, with charity for all, with firmness in the right as God gives us to see the right, let us strive on to finish the work we are in, to bind up the nation's wounds, to care for him who shall have borne the battle and for his widow and his orphan, to do all which may achieve and cherish a just and lasting peace among ourselves and with all nations.”

被稱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物之一的林肯,有關他的生平、記錄以及故事,總是多不勝數。
Steven Spielberg根據《Team of Rivals: The Political Genius of Abraham Lincoln》一書改編成林肯傳記電影,
以林肯為核心人物,侃侃而談地道出他被槍擊前的最後一段政治生涯,
還有他的政治人生和思想;同時側面描寫與他一起並肩作戰的盟友夥伴。
羅馬非一日建成;治國之君非一人之力也。
倘若沒有他們的存在,林肯或許無法順理成章地繼續執政,
也無法在大多數反對票的威懾下取得最後的勝利。

演員的語調時而鏗鏗有聲,時而嘁嘁測測,時而低聲細語,時而咄咄逼人;
他們的對白幾乎取代了所有配樂,利用最基本的聲音製造製造高潮。
Daniel Day-Lewis的表演確實充滿了感染力。

林肯從來沒有認真想過廢除奴隸制度以後的世界會變成怎樣。
他只是堅持不懈地持續奮鬥、繼續改革。
未來或許存在著許多不肯定性,但是恐懼不應該成爲改革的絆腳石。

Do you think we choose the times into which we are born? Or do we fit the times we are born into?
從來沒有人能夠決定自己的出生條件——決定自己的性別、樣貌、膚色或種族。
同在一片土地上,
沒有人可以因爲種族而享有特別的地位;
沒有人可以因爲地位而享有特別的待遇;
沒有人可以因爲身份而欺壓無知的百姓。
自由應該是與生俱來的。在法律面前,人人都是平等的。
Freedom is our birthright,任何人都不能剝削我們的權利。

Friday 20 January 2012

50/50


關於癌症的故事,是否一定充滿傷感?
當人的一生只剩下50%的生存機率,我們該怎麼面對未來?
《50/50》只是平淡地述說一個癌症病人抗癌的真實故事。
真誠是不需要加入太多調味品,就能夠打動人心;
不需要煽情的畫面,卻能令人熱淚盈眶。

生命是短暫的。
一個生活循規蹈矩的人,即使從來沒有碰過菸、酒、毒,也會面對突如其來的死亡。
若悲傷不能改變結果,為何我們不以正面的想法去面對人生?
縱使不能積極,也要嘗試輕鬆、樂觀地去面對。

我們太習慣於現況,執意認為有些事情是理所當然的。
嫌棄父母的嘮叨,看不順眼情人的某些行為,
有時候連電話上的一聲問候可能都會覺得多餘。
是否曾有想過,您或許無法再聽見他們的聲音?

人總是要在失去的時候,才會懂得珍惜。
活在當下,就應該要珍惜生命中的分分秒秒。

Tuesday 10 January 2012

Moneyball


And just enjoy the show The sun is hot in the sky
Just like a giant spotlight The people follow the signs And synchronize in time
從沒想過,一首清新輕快的歌曲,在全新的演繹下,竟然如此符合故事的情境。
《The Show》的旋律,配合著Brad Pitt眼眶含淚的那幕情景,一種感慨與感動隨著節奏擴散……

根據Michael Lewis的著作《Moneyball: The Art of Winning an Unfair Game》改編成的電影《Moneyball》,
有別於以往的體育勵志電影,是以經營者的角度去闡述一個關於逆境求勝的故事。

棒球隊Oakland Athletics的靈魂人物Billy Beane,採用新式的管理理念管理球隊;
他在衆多的反對聲浪下,堅持完成這項艱難的任務。
最終,球隊史無前例地創下連勝20場的佳績記錄。

守舊派的保守思想存在著主觀性質,導致許多棒球球員的價值被市場低估。
運用統計學的觀點,客觀地計算出每一位球員的上壘率,篩選具有價值的球員,
整頓一隻受資本限制的低成本隊伍,成功轉虧為盈、轉弱為盛。

然而,改革是一件艱難的挑戰。
The first guy through the wall, he always gets bloody. Always.
守舊派堅持舊有的制度與概念,無法相信數據,一而再地否決了Billy與Pete的方案。改革派與守舊派各守己見,無法讓步,最後引發衝突。除非改革見效,否則保守派的心永遠不會動搖。

保守派拒絕改變的原因可以是數不勝數,如電影所提到的:他們害怕自己將會失去地位、事業、利益、生活。為了保持美好的原狀,他們奮不顧身壓制對方。Every timethat happens, whether it’s a government, a way of doing business, whatever, thepeople who are holding the reins, they have their hands on the switch, they go batshit crazy. They’re dinosaurs.

體重240磅的Jeremy Brown倒滾在球場上,全場的人都在譏笑他。當他回過神來時,才發現自己打了一記全壘打。
不管是一個人的外表、容貌、年齡,或者是一個人或物質的存在價值,
人類總是一味地使用自己的度量衡去衡量事物。
普遍主觀的想法,往往會令人錯誤判斷某個物質的真實價值。偶爾是低估,偶爾是高估。
儘管他人不給予肯定,也千萬不要低估自己的實力。
只有奮鬥、堅持與自信,才能搭踏入成功之道。

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什麼?而不應該看他取得什麼 ——愛因斯坦。

Sunday 8 January 2012

Carnage


基本上,全片只有1個場景以及4個角色。
長達79分鐘的劇情全依靠演員以及對白進行,卻沒有冷場。

兩個家庭,爲了解決孩子們打架的事情而見面會談。一場原是文明的對話,最終卻演變成野蠻的爭吵。
幽默搞笑的對白,諷刺了生活在文明社會的中產階級,城市文明的家庭教育制度,公民社會的責任感,以及現代社會的婚姻關係。
更諷刺的是,當他們持續在為孩子、為倉鼠、為所有雜事吵得面紅耳赤的時候,沒有人知道,屋外的孩子和倉鼠都是好好的。
大人的世界往往比他們所知道的更加複雜。

“辯論”是正方與反方針對某個議題,以口語的方式、集合邏輯及思維,分辨和爭論各自的觀點。
所針對的議題,一般是具有爭議性的,而且沒有肯定的對與錯。裁判最終只以正反雙方的議論技巧、語言能力裁定勝利一方。
然而,在現實世界中的爭辯衝突,往往缺少公平公正的裁判介入;
正反雙方的討論總是會偏離議題本身;爲了加強自己的主觀看點,
又為了維護自身的立場、知識和看法,雙方把談論演變成爭執,甚至暴力的粗魯行爲。
他們試圖使用聲量和動作動搖、威脅他人的立場。

"Morally, we’re supposed to overcome our impulses but there are times you don’t want to overcome them."
必須承認: 某些事情,永遠沒有辦法解決。
我們總是太在意自己的立場與意見,一味地鞏固自己的觀點,以至於其他建議被否決。
於是,自我監禁了外來的知識,限制了自由的空間,最後,變成固執的井底之蛙。
“少數服從多數”或許是一種解決方案的理想作法。
不過,這种做法可能和盲目的爭吵沒有分別,特別是當問題本身不存在對與錯的價值觀時,爭議或問題的根本性不一定能得到解決。
一個和諧的社會,不僅僅是依賴個人的能力,而是需要依靠整個社會的力量,互相尊重以及互相幫忙才能有效地減低問題的複雜性。

Monday 2 January 2012

龍門飛甲


導演徐克沿用了時下最流行的3D技術,創新打造一部金輝華麗的武俠巨片。
無論是宮廷、船廠、大漠、風暴或黃金城,3D特效使各個場景立體及完美地呈現在觀眾眼簾中;
3D特效更具體地展現出刀光劍影、短兵相接、劍拔弩張等等的打鬥場面。
為了增添3D武俠片的看點,在沙塵滾滾的暴風中廝打比拼遂變成荒謬絕倫的情節。
趙淮安、凌雁秋、雨化田、馬進良、顾少棠等等俠客,人物性格刻畫過於簡單,角色塑造不夠細膩。女俠客凌雁秋對趙淮安的痴,描寫薄弱且勉強;反而,范曉萱扮演的素慧容讓人眼前一亮。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影片固然出現目不暇給的武打場面,卻始終找不到貫徹英雄故事的俠義之氣。
撇開劇本,《龍門飛甲》依然是中文武俠片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開創3D武俠片的先河,是其意義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