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3 November 2014

The Hunger Games: Mockingjay - Part 1


I have a message for President Snow: If we burn, you burn with us!

Panem從大災難以後的廢墟中誕生,並分劃了13個行政區,並以“Capitol”為統治中心。弭平了第13區的叛變之後,都城便規定所有行政區都必須派出少年少女到競技場參加“飢餓遊戲”,藉此懲罰與打擊人民的反抗意識。

“飢餓遊戲”是一切的開端,也是一個引子。
在經歷過兩場生死搏鬥的殘酷遊戲以後,命運終於出現了重大的轉折。當故事進行到第三部曲的時候,於前兩部曲埋伏的所有伏筆,都在此時作出了照應的作用;使得“飢餓遊戲”的故事解構更加鞏固,也更顯著地表達了整個故事的核心思想。

原先像是花瓶角色的Gale Hawthorne,終於在這一集中享受到第二男主角應有的待遇,增加了更多的出場率。由已故影帝Philip Seymour Hoffman飾演的Plutarch Heavensbee,也同樣擁有頗重的戲份。以President Alma Coin首次登場的Julianne Moore,最讓人感到驚喜;這個角色是故事中僅有的兩個元首或領袖之一。

沒有了“飢餓遊戲”的前奏,第三部曲第一集很快便切入正題,
直接而緊湊地剖入了故事核心:制度與革命。

“飢餓遊戲”中所建立的宏觀世界,如同現今世界的一個縮影。
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Panem與飢餓遊戲也同樣擁有各自的一套制度。
在社會制度實行之下,各個行政區都被規範在不同的社會體系中。
人民必須共同遵守社會制度所定製的規程行事,違令者將受到懲罰。

革命從來都不是偶然的。
追溯歷史上的斯巴達克斯起義、法國大革命、辛亥革命、俄國十月革命、伊朗伊斯蘭革命等等,儘管年代、形式、種族不同,但革命所走的路綫都基本相同。藉於不公平的待遇、貧富不均的社會結構、權貴的政治和經濟剝削等種種原因,長期受到壓迫的百姓人民便奮起反抗,以期瓦解腐敗的體制,得到平等待遇。

在一些革命和戰爭中,往往都會出現一位精神領袖,領導革命者對抗敵軍,如聖女貞德、羅莎·盧森堡、孫中山。在推翻Panem政府的反抗行動中,Katniss在鏡頭前成功建立革命領袖的形象,湊集13區人民的力量,奮死向都城前進……

革命從來都不是一件易事,而是一件艱巨的任務和使命。
然而,爲了期許和實踐美好的未來而付出一些代價,也是值得的。

The more that social democracy develops, grows, and becomes stronger, the more the enlightened masses of workers will take their own destinies, the leadership of their movement,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its direction into their own hands.
~Rosa Luxemburg

Sunday 16 November 2014

Le passé / The Past


In this situation, every certainty is a doubtful!

《Le passé》是伊朗導演Asghar Farhadi繼《A Separation》之後的最新力作,也是他執導的首部外語(或法語)片。同樣是以“離婚”掀開序幕,故事便在茫然頭緒的開場白下展開,再以晦澀不明的編排方式終結——鏡頭停格在仍然繼續動作的動態物體上。

《Le passé》沿襲了導演一貫的風格;劇本本身並非一個脈絡清晰的完整故事,而是著重於故事的敘事手法。雖然它並不是取材自真人真事,卻更忠實而細膩地還原了真實生活的面貌。然而,相較於前作,《Le passé》的架構相對地單純許多。缺少了宗教的約束與牽制,只餘下道德價值觀,以及其道德行爲對於家庭或社會的影響,所造成的人性衝突。

《Le passé》的開場,是一個法國女人在機場大堂焦慮地等候一個伊朗男人的出現。從他們在車上的對話中,才慢慢釐清這原來不是幸福的重遇。久別而相見的兩人,其實是為了辦理離婚。返家之後,Admad才知道前妻Marie正與新歡Samir同居。隨著Lucie的離家出走,潛藏在過往的秘密一個個被揭露出來,讓這個問題家庭的關係愈加複雜。

原來看似簡單的一個故事,其實隱藏著一層又一層錯綜複雜的關係和秘密。。若想剝開秘密、揪出真相,就得承受撕心般的掙扎和痛苦。與其被人揭開傷疤,大家寧願對潛在的問題視若無睹,繼續僞裝成若無其事的樣子。就像墻上永遠不會干的油漆一樣,只要不碰它,就不會沾上污跡。

緩和沉靜的鏡頭畫面掩飾了内心的波瀾激蕩,内心掙扎的嘶吼也被窗外淅淅瀝瀝的雨聲給掩蓋了。儘管共處一室,自我保護的意識把心房的那扇窗緊閉起來,人與人的關係漸漸地若即若離。由於溝通不良,因此只要一開口,爭吵既是無可避免地發生。當前任Admad與現任Samir各自坐在餐座的一方時,他們之間幾乎不存在任何交流,屋外此起彼落的雨聲暫時化解了尷尬的場面。在這种情形下,沉默似乎也成爲了最合理的相處方式。有時候,毫無意識地抽一根煙、開一扇窗、低下頭等等,都是逃避問題的自然反應。

相較之下,小孩的世界總是愛恨分明,單純地使用最直接的方式表現自己的情感。對於昨天的事,他們通常都既往不咎。相反的,成人的世界總是充斥著太多的理由、太多的利益、太多的規矩,以致他們都被自己的準則苦苦糾纏,沉陷在昨日的挫折、懊悔和糾結。

真相是什麽?其實這已不是重點。
現實中的許多問題,並非能夠釐清就能解決。
與其原地踏步,倒不如敞開心扉、放下過去,説不定會有轉機。

Sunday 2 November 2014

Rubber


Ladies, gentlemen, the film you are about to see today is an homage to the "no reason" - that most powerful element of style. You probably never gave it a thought, but all great films, without exception, contain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no reason. And you know why? Because life itself is filled with no reason.

Are you TYRE (TIRED) of the Expected?

這是一個荒誕不經,卻又恬不為怪的故事。
屏幕外的觀衆跟著熒幕内的觀衆,靜心期待地看了好幾分鐘的風沙與垃圾。
當有些人的心裏開始感覺不耐煩的時候,終於,沙地上的一個輪胎展現了自己的生命跡象。
它花了好長時間才適應了環境,然後開始蹣跚學步。
一個沒有五官、沒有四肢的非生物體,就這樣配合著輕柔的音樂,朝著前方不停滾輪。
直到碰到一個塑膠瓶阻擋去路,它就像小孩子踩螞蟻一樣碾了過去。
後來又碰到一個酒瓶,它驟然發現自己可以利用念力把酒瓶打爆。
接著,它就將沿途遇到的野兔、烏鴉、白髮男人的頭顱一一震爆。
爲了追尋一個年齡女子,它來到一個汽車旅館……
它的名字就叫作“Robert”。它是一個輪胎——一個殘忍的殺手。

這部法國電影只有英文對白,並以美國西部公路電影為主軸,
帶有一點小成本製作的粗糙質感,同時融合了黑色、喜劇、驚悚、血腥等題材
光怪陸離的無釐頭風格使得它擁有兩極化的評語。
不過,故事在這作品中並非完全是重點。
故事的主綫和發展完全不需要依賴邏輯性,完全貫徹了“No Reason”這個主題。
然而,影片中所諷刺或隱喻的種種事物尤其明顯。
警長=導演;輪胎=電影的主角;觀衆=觀衆;警探=製作團隊;坐輪椅的觀衆=影評家。
故事的走向與發展,由“警長”說了就算,觀衆和其他警探們不能異議。
大批觀衆在觀衆席裏,喜愛起哄喧嘩、評述劇情,逆來順受地觀賞警長為他們編排的節目,再爭先恐後地搶吞一隻毫無營養的“火雞”,直到被毒死爲止。
坐輪椅的老人家由始至終都聚精會神地觀賞著這部戯。在緊要關頭,還向警長獻議,發表自己的建議。
作爲“電影”主體,輪胎其實也不想被設限在原來的框架,因此它從來也不跟著劇情的走向。即使被“警長”射了幾槍,内裏強大的力量讓它能夠托生在其他物件上,以其他形態繼續求存。
劇終的詮釋如何?或許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不一樣的答案。
反正,這一切都不需要任何理由。輪胎本身已有自己想要的答案。


P/S 1: 電影的配樂其實都蠻好聽的,特別是Blue Magic的《Just Don't Want to be Lonely》
P/S 2: 電影和預告片為18S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