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31 December 2013

As I Lay Dying


“I could just remember how my father used to say that the reason for living was to get ready to stay dead a long time.”

James Franco根據小説家William Faulkner於30年代創作的長篇小説,自編自導自演的作品。
此片像是一部文學味頗重的“公路電影”。
故事講述一家人利用馬車将妻子或是母亲的遺體運往墓地的過程中,所發生的點點滴滴。
分屏的採用將鏡頭分隔成兩半:
一半是故事的發展畫面,另一半是幾位故事主人翁飄忽不定的心理獨白。
一個看似簡單的故事,卻隨著各個人物的各種心理層面而愈來愈複雜。結局亦顯得十分耐人尋味。
從不同的角度來看這一出電影,可以是沉悶,可以是有趣,也可以是很有深度。

Saturday 28 December 2013

Freier Fall / Free Fall


V=gt

就像雨天予人的印象一樣,有關同性戀作為題材的電影,
總是予人一種調性冷厲、沉默、陰鬱、悲劇色彩。

預告片雖然將它冠上德國版“Brokeback Mountain”的美譽,
然而,Freier Fall仍然缺乏了那種委婉動人的回腸蕩氣。
它們之間最顯著的共同點是:有些人或事,錯過了,就會永遠失去。

或許該換個是視角去探索,導演並非將焦點全然集中在同性課題,
而是透過平穩及冷靜的步調,深入探討人性的沉淪與墮落。
因此,您會發現鏡頭往往專注在Marc及Bettina的表情上;
他們都是選擇逃避,以致失去靈魂的軀體。

那些内心無助不安的人,卻僞裝成若無其事;
那些受到挫折打擊的人,利用酒精或毒品麻醉自己。
人類總是喜歡編制理由去掩飾自己的懦弱和恐懼,
漸漸地迷失了方向,最終沉陷在狹窄的世界裏。
一旦淪陷之後,便會掉入黑暗的深淵之中。

Saturday 21 December 2013

The Hobbit: The Desolation of Smaug


I am fire... I am death.

承接上一集的故事,Gandalf、Bilbo與Thorin一行人又繼續遠征旅程。
隨著Legolas、Tauriel、Thranduil、Bard等新角色的加入,劇情亦變得更豐富。
也因爲如此,Bilbo和Throin的戯分好像也隨之減少,
而壓軸出場的Smaug氣勢淩人,搶盡衆人的風頭。

少了繁冗的鋪陳,第二集的節奏顯得更緊湊流暢,三維立體效果依然震撼視覺。
但整体而言,卻缺少了上一集那些扣動人心的情節。

無論如何,The Hobbit: There and Back Again依然是未來最值得期待的系列電影之一。

Thursday 19 December 2013

De rouille et d'os / Rust and Bone


導演運用鏡頭捕捉一舉一動、一景一物,如此寫實和細膩。
微距拍攝的任何一個小細節,畫面背後都蘊藏了它們的故事。
沒有虛浮,沒有震撼,沒有千篇一律;
不一樣的拍攝角度,不一樣的敘事手法。
導演以獨樹一幟的風格敘說自己的故事,然後用最真摯的感觸溫暖人心、撫慰心靈。

就像攝影師利用鏡頭逆向拍攝出光暈一樣,
透過人物主體背著陽光的畫面,呈現出另一種色彩與味道。
故事裡的男人、女人或是小孩,都是走在生活邊緣的社會低層人物。
一個內心空虛的美麗女人,因為一起意外而成了殘疾人士;
一個長期失業的粗曠男人,同時也是一個心靈殘缺且長不大的大孩子。
女人從男人的身上得到了慰藉,漸漸對生活重拾信心,靠著義肢重新站立起來;
男人後來從女人身上,獲得信任感及學會承擔責任,蛻變成真正的男人。
兩個不安定、不完美的靈魂,最終攜手共度人生。

喜歡電影的步調,喜歡電影的節拍,喜歡電影的演員,喜歡電影的故事。
電影裡每一位演員的表演都自然不做作,特別是兩為主角Matthias Schoenaerts和Marion Cotillard,
他們的演繹更顯細膩及出色,極具說服力,讓人能夠投入劇情。
像是Stéphanie在醫院醒來的一幕,或是Alain在被姐姐趕出家門後偷偷哭泣的鏡頭,
又或是Alain拼命敲打冰塊為救出Sam的那個片段,所有絕望及悲慟的複雜表情都能牽動人心

Tuesday 17 December 2013

The Reluctant Fundamentalist


It seems an obvious thing to say, but you should not imagine that we Pakistanis are all potential terrorists, just as we should not imagine that you Americans are all undercover assassins...After 9/11, you could choose your side. I had my side chosen for me.

在巴基斯坦第二大城市Lahore的某一家茶館裏,一個巴基斯坦人向一位美國人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如同“The Great Gatsby”,他到紐約華爾街追尋著人人嚮往的“美國夢”。911事件的發生卻成爲了一切的轉捩點。種族矛盾、文化衝突及社會環境等因素,讓他的美國夢頓時幻滅。最終,他毅然決定返回自己的國家生活。
故事純粹是以小人物的視角和經歷,去描繪911事件後,
自我身份的認知以及傲慢族群與受壓迫族群之間的關係,從而帶出許多省思。

電影完全修改了小説原來的結構形態,即將一個人的獨白擴充為兩個人的攀談,
藉此延伸發展為一個完整的故事,從而凸顯兩個人的觀點差異。
固然如此,小説使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反而更顯得獨特。

人與人之間會產生衝突,不是因爲種族或血統,而是因爲個人的主觀和偏見。
若只以自己的視角去判斷事實的真相,雙方的隔閡便愈來愈大。
唯有保持寬容和客觀的心態,我們的世界才會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