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0 May 2018

Deadpool 2



Doing the right thing is messy. You want to fight for what's right, sometimes you have to fight dirty.

2016年上映的《Deadpool》以5800萬美元的超低製作成本,成功在全球票房獲得高達7.83億美元的總收入,刷新了限制級電影首映週末票房的紀錄,是當年最具話題性的賣座電影。完全顛覆了傳統超級英雄電影的《Deadpool》,跳脫了既定模式的舊框架,為現今的超級英雄開創了一條創新路線,讓許多最初不看好這部電影的人大跌眼鏡,也讓當初想要腰斬此片的製作和發行電影公司20th Century Fox,重新審視自己的電影策略。Ryan Reynolds也一雪前恥地以此證明了自己的實力,成功將個性瘋癲和嘴賤的反英雄角色Deadpool演得活靈活現,讓更多人認識這位擁有不死的再生能力,還有能夠「打破第四道牆、跟觀眾直接對話」的超能力的痞子英雄,大受市場歡迎;尤其是在漫畫迷和年輕影迷為主的市場,Deadpool的人氣度極高。小兵立大功的《Deadpool》不再只是一部低成本電影,而是充滿娛樂性效果的限制級動作喜劇英雄片,成為了未來的超級英雄片範本。

由於風險低、回報高的優點,陷入創意困境的好萊塢工業只能依賴開發續集或系列電影,使得續集電影成為一種產業化的套路。然而,近幾年亦有出現不少打破大製作續集電影表現不佳的宿命,像是《The Dark Knight》三部曲、《The Conjuring》系列、《Star Wars》系列、《Jurassic World》系列,以及最成功的《Avengers》系列。在續集電影成為熱門產業的時代,票房和口碑雙收的《Deadpool 2》當然也應運而生。《Deadpool 2》仍舊延續了調皮和瘋癲的風格,就像是一部以超級英雄為題材的惡搞電影。續集的故事格局在預算和資源的增加下明顯地變大,大幅度增加更多的角色、特效以及動作場面,甚至連Deadpool的嘴砲程度也有升級。在首集大獲成功的鋪墊下,接棒拍攝續集的導演明顯有了想要認真講故事的企圖心。故事性加強之後的《Deadpool 2》擁有更豐富的故事結構以及多個新角色,可是劇本對於這些新角色的描繪過於平白,反而成為襯托Deadpool的工具,並使續集偏向於一般流行電影風格,稍微失去了首集如B級電影風格般的獨特性。

《Deadpool 2》還有一個跟首集的明顯差別,在於畫面色彩和明度,以及視覺效果的優化。雖然Deadpool最初是為了掩蓋血跡而身上紅色戰袍和面具,但是這一點紅色卻在更清晰的大屏幕中顯得更耀眼。唯可惜的是Juggernaut的CGI效果依舊有一點違和感,就連Deadpool也自嘲Colossus與Juggernaut對打的片段是「CGI fight scene」。Negasonic Teenage Warhead和Yukio的戲份和風頭明顯被Cable和Domino搶去,在主戲中沒有多大的存在感。續集的格局擴展以後,大幅度地增加了連場追車、槍擊、殺戮等動作場面,反而沒有了在首集中發生在高架天橋上的「最後12發子彈」場景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和驚喜感。Deadpool的每一個動作都自然流利,每一發子彈幾乎都精準無誤地擊中敵方的要害,而且在殺戮的過程中還不停地耍嘴皮和擺pose,利用輕鬆搞笑的元素去減弱血腥畫面的衝擊。《Deadpool 2》裡的許多動作場面只要在Deadpool不參與戰鬥的片段,通常都會淪為比較公式化的商業動作片,不能完全滿足於對續集的期待度。此片的劇情走向也從原來的愛情片轉變為拯救孩子的通俗劇。

續集《Deadpool 2》的主軸顯然就是講述死侍在拯救變種人小孩的過程中學會自我成長的故事。這個看似簡單又熟悉的劇情,很難不讓人聯想到同樣是20th Century Fox推出的《Logan》,唯Deadpool的參與使得這個拯救自我的故事產生了很不一樣的化學作用,讓此片免於掉入狗血的家庭倫理劇。這主要歸功於電影製作團隊將惡搞文化發揮到了極致,再利用Deadpool的抵死個性和風格創造出許多既新穎又搞笑的橋段。這些毫無節制的無厘頭想法從開場到結尾從未停止過。開場白直接模仿了「James Bond」系列電影的開場片頭;跑出戲外的Deadpool坐在現場聆聽整首《Ashes》,最後被Celine Dion指鹿為馬當作Spider-Man;Deadpool招募敢死隊成員的節奏就像《Suicide Squad》般跳 tone,而招募團員的方式又像是在揶揄《American Idol》之類的選秀節目;Deadpool在對抗Cable時使用雙刀擋掉子彈卻失敗的橋段直接揶揄了多年前的《X-Men Origins: Wolverine》;又如Deadpool為Russell當下子彈以後,躺在地上模仿Logan臨死前的一幕,卻久久不能死去。這些劇情和橋段總能逗得在座的觀眾哈哈大笑。

雖然Deadpool在《Deadpool 2》裡並沒有發揮到太多打破第四道牆的超能力,可是他的無厘頭完全不受大屏幕的限制。官方早在電影上映前就釋出的前導預告片裡,Deadpool躲到電話亭裡更換戰袍的橋段堪稱一絕,大勢地幽了Superman一默,甚至還大膽地將漫威之父Stan Lee咒罵了一頓。在後來的預告片中,Deadpool以小學生勞作模型做場景,直接利用公仔自導自演地口述劇情的「低成本預告片」非常符合Deadpool的鬼馬個性。電影上映前的預告片,利用了角色能夠穿越到幕前的超能力,並且重金邀請到David Beckam一起拍攝短片,從而達到了宣傳效果。同時,還將首集戲裡的劇情拓展到戲外,讓Deadpool可以在虛擬和現實中穿梭。或許這就是他在片中唯一一個知道Thanos和Cable為同一人的緣由。除此之外,《Deadpool 2》還推出了別出心裁的宣傳方式,在電影上映前一個月預先埋了一個梗,為毫無超能力的凡人Peter創建了Twitter帳號,還發推文分享X-Force成員在「訓練時」的生活照片。《Deadpool 2》的創意行銷方式確實成功地達到了宣傳目的,大力地增加了Deadpool和電影的曝光率和關注度。

回到電影本身,這部續集在敘事能力和特效技術兩方面都改善了很多。導演、編劇和主角很厲害地把所有能夠惡搞的元素都丟入片中。對於經常關注流行文化的觀眾來說,那些莫名其妙的對白和動作肯定能夠刺激到笑點。Deadpool除了夠膽嘲諷自家公司的作品《Logan》和《X-Man》以外,還毫不忌諱地諷刺了Marvel以及DC旗下的多位超級英雄,如Winder Soldier、Black Panther、Black Widow、Superman、Batman等幾乎無一倖免,還順道挖苦了知名的Cult電影如《Sharknado》和《The Human Centipede》。或許Deadpool也深知自己的電影也並不完美,所以毒舌的他才會不停地吐槽自己,在眾人面前先開口挑剔此片的缺點或毛病,這樣的行為扯到讓觀眾無法點評,實屬高招!最絕的是Deadpool藉此為自己平白,用兩顆子彈解決掉慘不忍睹的「Deadpool」和「Green Lantern」。片中還有許多意想不到卻似乎合情合理的劇情和橋段,譬如甫出場就連接領便當的X-Force成員;因觸電而原形畢露的The Vanisher閃現出Brad Pitt面孔;易容過的Matt Damon也來串場討論廁紙。這種亂入的突兀劇情為本片製造出不少驚喜的喜劇效果。

雖然Deadpool的外型跟Daredevil或Spiderman很相似,可是從他身上完全找不到超級英雄應有的情操和道義,作風完全與Punisher背道而馳,反而全身充滿了一股古怪的邪氣,遊走在善惡之間。作為一名非典型的反英雄角色,Deadpool受歡迎的緣由在於兩個字:夠賤,因此才能在正義凜然的超級英雄堆中特立獨行。「Family was always an f-word for me」——從首集的愛情片到這集的家庭片,觀眾可以看見Deadpool正在漸漸地成長。他從不合群的獨行俠變成了大隊長;在面對敵人的時候也不先躲藏在隊友背後,而是直接挺身而出、拯救體積大的小生命,最後完成了自我救贖,並且慢慢地融入群體生活。愛搗蛋、愛整人、愛暴力、愛吐槽的Deadpool,在現實中未必是每個人都能接受的夥伴。脫下紅色戰袍的Wade Wilson其實是個不折不扣的悲劇人物。在破碎家庭中成長的他在患上末期癌症後,又經歷了一次近乎全身毀容的神秘實驗,他終究還是生存下來。若換個角度來看,這真是一個勵志故事:Deadpool對待生活的態度是一種擊退負面思考的方式,不讓自己陷入充滿抱怨的負能量廠,反而時刻保持著樂觀和自信的態度去面對種種困難。

在「X-Man」系列電影出現以前,傳統的超級英雄在螢幕上給予人的既定印象是身材魁梧和形象正直的超現實主義,超人是最好的例子。自卑心態作祟的Russell自嘲自己擁有肥胖的身材,所以無法成為別人眼中的超級英雄。許多人總是希望自己成為別人的樣子,或是羨慕別人所擁有的一切,卻不經意地忘卻了自己而身陷在苦惱之中。直到漫威電影宇宙的出現,才讓越來越多的漫畫英雄有了重生的機會,讓觀眾看見不一樣的英雄。Deadpool從來就不是一個正義凜然的英雄,甚至是一名以暴制暴的殺手。可是他毫不在乎別人投射在自己的眼光,也從未奢望成為某人眼中的某人,反而認真聆聽內心真實的聲音,做回最真實的自己。大哲學家Friedrich Nietzsche曾說過:「The individual has always had to struggle to keep from being overwhelmed by the tribe. If you try it, you will be lonely often, and sometimes frightened. But no price is too high to pay for the privilege of owning yourself」。在你自己的人生故事篇章中,要成為英雄還是懦夫全然由你對生活的態度所決定。





Saturday 5 May 2018

Avengers: Infinity War



The hardest choices require the strongest wills.

根據Box Office Mojo網站的最新統計,尚未在中國上映的《Avengers: Infinity War》迄今已在全球刷下10億美金的票房,成為影史最高首週票房紀錄保持者,引起全球話題。或許它在許多人心目中並非是年度最佳電影,卻無疑是漫威影業公司有史以來的最佳電影,也是目前為止的最佳超級英雄類電影,票房和口碑兼具。

從2008年的《Ironman》到2018年的《Black Panther》,漫威電影宇宙在這黃金十年裡一共推出了18電影,為電影迷或漫畫迷推介了許多為人熟悉的超級英雄及漫畫角色。漫威電影宇宙的系列電影在全球累積票房成績已突破126.6億美元,毫無疑問地成為所有系列電影的冠軍位置,傲視整個好萊塢電影工業。2012年上映的《Marvel's The Avengers》更是破天荒地將各路超級英雄集結在同一個宇宙之中,讓影迷們能在同一部電影中找到Ironman、Captain America、Hulk、Thor、Black Widow、Hawkeye等著名的超級英雄,成為漫威電影宇宙「第一階段」的高峰之作,也奠定了漫威在電影票房紀錄的崇高地位。大獲成功的漫威電影宇宙在第二階段中,陸續推出了幾位超級英雄的續篇,如《Ironman 3》、《Thor 2》及《Captain America 2》。2015年上映的《Avengers: Age of Ultron》更是打造了一隻更強大的團隊,加入了Scarlet Witch、Vision、War Machine和Falcon,壯大了「復仇者聯盟」的陣容和團隊力量。

在過去的十年期間,漫威電影宇宙幾乎每年都會推出兩至三部電影,能説慣道地細細講述每一位超級英雄的誕生和成長,讓他們的故事滲透入我們的生活之中。這些超級英雄早在觀眾心中產生了好感和熟悉感。因此,漫威電影宇宙所推出的每一部超級英雄片都能受到高度矚目,口碑和票房兼具。以18部前作做鋪墊、集結了超過20多位超級英雄的《Avengers: Infinity War》,無疑成為了本年度最萬眾矚目的電影之一,列陣的演員陣容和超級英雄都異常鼎盛,聲勢好大得只能用空前絕後來形容。同時,全片使用最新IMAX攝影機型號Alexa 65拍攝的《Avengers: Infinity War》,搭配比前作更成熟的電影特技和音響效果,大幅地提升了畫面的內容豐富性和音樂的立體性,在視覺效果上創造了更精彩絕倫的觀影體驗,使得觀眾能夠身歷其境般走入漫威的英雄世界之中,讓人看得好不過癮。尤其是眾英雄在Wakanda邊境與Black Order和怪獸團隊抗衡的一場戰役,在大螢幕上更能呈現出硝雲彈雨的壯觀場面。

《Avengers: Infinity War》是所有漫威電影故事線的匯集點,也掀起了這個系列電影的最高潮,完全稱得上是漫威十年磨一劍的巔峰之作。此片的故事是以多達18部作品的故事為基礎而展開,並融入了多個截然不同的世界觀,建構出一個更完整、更複雜的宇宙觀。在18部前作的鋪陳下,此片省卻了介紹每位登場角色的篇幅,直截了當地將《Thor: Ragnarok》的結局轉變為《Avengers: Infinity War》的開場白,並以Heimdall和Loki的壯烈犧牲來奠定整部片的悲劇性基調。畢竟要在兩個小時半裡擠入所有漫威角色是一項非常艱難的任務,劇本於是依據Ironman、Thor及Captain America三位復仇者聯盟主要成員的視角,切分成三條同時敘述的故事線,再以戲份頗重的Guardians Of The Galaxy做推進劇情的輔助,安插在其中兩條主幹線中。另一條篇幅最重的故事主軸都落在大反派Thanos身上——Thanos顯然才是整個故事真正的重心角色。漫威電影宇宙花費十年的心思和時間就在這一刻爆發出勢不可擋的火花。

電影終結前的Wakanda戰役,其規模比Avengers對抗Ultron時更加龐大和精彩;而離隊到Titan星與Thanos聯手出擊的Avengers與Guardians Of The Galaxy,其陣容絕對不輸於「英雄內戰」。雖然Ironman和Spider-Man的新盔甲、Captain America的新盾牌、Thor的新錘子、White Wolf的新裝甲都相繼登場,可是仍無法跟收集了所有6顆Infinity Gems的無限手套相抗衡。劇本透過Thanos尋找6顆Infinity Gems的過程,細膩地描寫了Thanos的過去、他與Gemola之間的父女情、以及他對管治宇宙的理念,使得Thanos成為一個完全有別於以往的大反派。重點是Thanos憑藉著本身的睿智和勇猛,一反傳統地衝破了由所有超級英雄聯合起來的防守線,最終打破了反派必定被正義力量打到的宿命,成為這場戰役的唯一贏家。無庸置疑,Thanos就是漫威電影宇宙目前為止塑造得最成功的大反派。Thanos的出現終於讓超級英雄們感到恐懼和看見真正的危機。Thanos為英雄世界上了一場震撼教育,連Bruce Banner也害怕得無法找到憤怒變身為Hulk,顛覆了漫威宇宙的原有秩序;在多位超級英雄消失於空氣以後,故事的未來遂充滿了未知數。

其實從《Captain America: The Winter Soldier》到《Captain America: Civil War》再到現在的《Avengers: Infinity War》,導演Russo兄弟慣用角色和角色之間的感情描繪去推進劇情的發展,例如Captain American與Bucky Barnes超越半個世紀的友誼、Ironman與Spider-Man的師徒關係、Starlord與Gemola的愛情、Vision與Scarlet Witch的日久生情、Thor及Loki的兄弟情誼、Gemola與Nebula的姊妹情誼等等,都在整個劇情裡起了一定程度的作用。相信科學的Ironman和操控魔法的Doctor Strange,由初相識的目生到後來的一拍即合是一種識英雄重英雄的化學反應。其中佔據篇幅最大的肯定是Thanos和Gemola這對畸形的父女情。Gemola或許從來沒想過,看起來冷漠無情的Thanos也會動上真情,確實曾將自己視為己出,並在最後一刻留下眼淚。可惜Thanos的父愛是能夠為了成就大業而毫不猶豫地犧牲所有人,這與Doctor Strange犧牲Eye Of Agamotto換取Ironman性命的舉動,簡直是判若雲泥。這就是Thanos和Avengers及其他超級英雄的不同之處——超級英雄是光明和正義的象徵,能夠擊潰恐懼和不公。

綜觀古今中外歷史,每個國家的每個朝代都存在著擁有殘暴作風的獨裁者,像是中國商朝的商紂王、古埃及法拉胡夫、羅馬帝國皇帝尼祿、納粹帝國的希特勒、蘇聯領導人斯大林、烏干達前總統伊迪阿敏、伊拉克前統治者薩達姆等等。《Avengers: Infinity War》的Thanos明顯是自大狂妄而橫行無忌的偏執狂,就像經典港劇《大時代》裡的丁蟹一角,對於自己的所作所為總有自己的想法。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行動的出發點又是有跡可循。相較於漫威過去的反派,Thanos的殘暴不仁確實有著不一樣的註解,可以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地犧牲宇宙中一半的生命。從原著漫畫中純粹是為了取悅死亡女神的理由,改變成為了完成平衡宇宙的使命。導演Russo兄弟的改編不但把反派塑造得更有血有肉,還很貼切地反映了大螢幕外的真實現況——地球正在面臨嚴重危機。當地球上的人口愈來愈多的時候,這片土地顯然已無法負荷都市人口增長的需求。天性貪婪的人類對日漸減少的資源,產生更多永無止境的需求,甚至還將自己的所作所為視為合理化。當地球因為資源枯竭而爆發末日危機以前,沒有人能逃避現實的責任。人類對地球的破壞才會創造出Thanos的恐懼,我們是時候反思和檢視自己的生活方式,盡一己之力來守護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