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20 August 2008

American Zombie


托《Cloverfield》的福,越來越多類似的拍攝手法出現在市場上。
《American Zombie》獨特的地方,是導演結合了紀錄片與錄像的拍攝手法。
《American Zombie》的故事發生在美國,妙想天開的劇情。

因爲以紀錄片的訪談模式為題材,或許觀衆會覺得這部電影會有點沉悶。
不過耐心看下去,就會發覺編劇在描寫(/幻想)Zombie與人類一起生活的世界裏,是一個相當得意的想法。
就像看新聞一樣,觀衆聆聽、觀察這班“Zombie”訴説自己的故事。
不過結局是悲慘的。
這班電影研究者因意見不同而起了爭執,一些善良的Zombie開始失去了原來的自我,失去同伴的痛苦……

這是一部構思相當特別的Zombie電影。
海報中的拳頭似乎也暗喻著一些含義。

Tuesday 13 May 2008

Diary of The Dead


滿心期待的看這部George A. Romero's親自執導親自編寫的最新喪尸片《Diary of The Dead》。
在加上Cloverfield的後遺症,很有興趣看這種以錄像機拍攝的攝影手法。
太久沒有看這種類型的喪尸片,總是希望被嚇到幾下。

結果我就只是這樣靜靜的坐在熒幕前,沒有太多表情。
説實在,這部電影有點沉重,,沒有高潮的地方,導致有點沉悶。
它的確很真實地記錄了主角們遇到的世紀災難,就像一部紀錄片,
沒有懾人的音響,沒有讓人驚跳的畫面,
最有看頭的就是那幾幕特別噁心的畫面以及駭人的鏡頭。

它不像Cloverfield,從頭到尾都是有一個錄像機拍攝;
故事中間,多了一個掌鏡頭的攝影師,然後畫面穿插使用;
直到最後,鏡頭又轉移到了閉路電視……
這樣跳來跳去,讓我有點分不清楚當時候是透過誰的鏡頭觀看這個“事實”的。

整部片子,最討厭兩個人—— 一個是女主角,一個是掌鏡頭的攝影師。
其實他們兩個都是非常固執的人。
有時候,我完全不欣賞人類這種堅持的性格。
最喜歡電影裏的博士,他的箭法真的是百發百中

和之前看的喪尸片不同,這部電影裏的喪尸不單只是透過噬咬而傳染的;
只要人一時,就會被傳染病毒——除非把生人的心臟打穿。

故事結束,並沒有交待主角們生死或否;
總之,電影裏面的世界,在我們這些“見證人”的見證下,已經沒有生存的理由。
其實,導致這些災難發生的罪魁禍首,其實是殘暴的人類。

Sunday 11 May 2008

The Bucket List


我以前也曾經聽説過The Bucket List,
就是把生命中十項最想實現的事情寫下來,並付諸行動完成他們;
每一個人的十個請願都不盡相同,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經驗的纍計,
每一個的請願都會開始改變。

電影的賣點是兩個老人的友情,
只是短短的幾個月相處,卻成爲了一世的好友,
他們是彼此在生命中最後一個好朋友、好知己。
現實中,也很少人能爲了一個剛剛認識的陌生人付出關懷。

電影裏頭讓我感動的是,當Edward在Carter的葬禮上宣讀,
之後他拿出那張“The Bucket List”,把“願意幫助一個陌生人”的一項刪去。
同樣讓我感動的是,Edward承擔了完成"The Bucket List"這個任務,
“輕吻了全世界最美麗的女孩”。這個女孩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孫女。
他必須多謝Carter,讓他尋回失散多年的女兒,也多了一個孫女。

人總會老去,偏偏青年人都不會珍惜現在。
看了這部電影,感觸特別深;
不只是兩位大牌演員的精湛演技,也因爲身同感受,
所以在觀賞電影的過程中,眼淚會不停地脫眶而出。

Edward Cole & Carter Chambers’ Bucket List:
1) Witness something truly majestic
2) Help a complete stranger
3) Laugh until I cry
4) Drive a Shelby Mustang
5) Kiss the most beautiful girl in the world
6) Get a tattoo
7) Skydiving
8) Visit Stonehenge
9) Drive a motorcycle on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10) Go on a Safari
11) Visit the Taj Mahal
12) Sit on the Great Egyptian Pyramids
13) Find the Joy in your life

Monday 21 April 2008

Numb


剛看了Numb,中文譯名為[麻木]。
是在某個論壇瀏覽的時候,找到的。
其實這部電影的資料,在網路上非常少。
因爲覺得故事很特別,所以決定下載來看。
不過下載到一個爛版本,隔一段時間之後就會變灰色,翻譯也不完全,
甚至在最後十多分鐘的時候,一直跳帶回第一幕兩次這麽多

不過最終我還是看完了。
男主角的樣子不算帥,正好符合了這個角色。
戇直得來,又很可愛,擁有一種小孩子氣的中年男人。
他過量吸毒大麻之後,一直懷疑自己的了一種精神病,叫“知覺障礙”;
看了好幾個醫生,吃了很多葯都沒有效果。
事實上,沒有一個醫生能找到這種病的病因。
世界上真的有這種精神病嗎?我不知道。
但是我卻有一點這種病的症狀。

電影裏面有一場三點盡漏的脫衣舞場面,
不過最吸引我的還是,電影裏頭的男主角的對白。他的想法總是很另類。
還有他最後告訴女主角的那段情話,不會很肉麻,卻很中聽、很感動。

還有一些角色、劇情其實滿逗趣的。
就像那個原本很嚴肅的女心理醫生,最後竟然變成了一個七年之癢的淫婦;
男主角在扣留所遇到了一個流浪漢,
流浪漢竟然安慰他說,活在這種地方,要盡量扮低調;
男主角覺得很眼熟,突然想起流浪漢就是那個常常坐在超市前的老人,
他不好意思地告訴對方:“雖然經過這麽多次,我卻從來沒有給過你一分錢”
對方並不介意,只是告訴他:“別擔心,我會一直陪著你的”。

我覺得,男主角的病是小時候被母親趕出門的陰影所造成的。
我不明白爲什麽他母親要趕他出門,雖然故事最後母親有告解,
但我還是不明白……其實不明白的地方還有很多,
不過我卻不會耿耿於懷地繼續觀賞下去。

整體來説,這部電影並沒有給我納悶的感覺。反而有一種清新、幽默的感覺。
我終于明白,爲什麽有人總是會望著電梯移動的數字。
其實每個人都有存在的、隱性的心理病。

Wednesday 9 April 2008

Cloverfield


把Cloverfield分成兩天來看。
不是因爲它特殊的拍攝手法,純粹是個人問題。
可能是心情還好的關係,或者不是在戲院看的關係。
所以不會覺得大家說得那麽“難看”;
而且有時不明白的地方或看不清楚的地方,可以直接打回頭了解清楚。

其實所謂的“難看”,
就是因爲它的拍攝手法,但我卻很喜歡這種特殊的拍法,
讓觀衆身受其中,
感受到那種嚇人的震撼。

攝影鏡頭若隱若無的拍攝到怪物,
尤其是最後那個頭部特寫,個人覺得怪物還滿像《Lilo & the Stitch》裏面的Stitch。

而且一開始還以爲Marlena是女主角,
但後來她被“隔離”了(應該是直接被軍隊殺死了吧?)
之後換成Lily,最後落到Beth身上。

應該除了Lily以外,攝影機被攝像過的罹難者都死于宅害之中。
Marlena死得滿可憐,畢竟她不是和他們一夥的,
最後卻因爲男主角執意要去找愛人而被怪物咬傷。
幸好Beth被找到時還沒有死,要不然她就成爲了千古罪人。

整體還不錯。
一個特殊的拍攝技術+普通的劇情+小成本製作,
其實算是一部不錯的怪物片了。

因爲這樣的拍攝手法與劇情安排,
劇作組根本就可以不用費心思構想那個怪物的來歷和災難后的結果,也不需要解釋太多。
因爲這個片子本來就是罹難者記錄下來,提供未來人有關的"Cloverfield"檔案記錄而已。

不過還是有些地方看不清楚的。(畫面太黑、太隱約了)
Beth是被東西插到?還是被東西壓到?爲什麽後面可以跑到醬快?
Hud是被怪物襲擊了,但看來這個怪物不會太兇殘,至少Hud死得滿完整的(頭部看得很清楚)。
攝影機最後應該被埋在地洞裏,那是誰這麽神可以找到出來?

Thursday 20 March 2008

August Rush


因爲某人的介紹,看了《August Rush》。
觀賞完后的心情,跟觀賞前的心情完全不同。
我喜歡上了電影裏的任何一首音樂。
和《Once》帶點淡淡憂愁的曲子不同,
這一部電影的音樂比較愉悅、激昂。
當然,兩部音樂電影是截然不同的,兩者我都喜歡。

一個音樂神童,一個吉他主音,一個大提琴手。
三個人,彈奏音樂,尋找遠方的親人,或愛人。

影片裏出現很多穿插式的音樂.
原來古典音樂配上現代音樂和吉他聲,是這麽動聽的。
一對戀人的十年重逢,是在“八月“的狂想曲之中。

一開始,我就大概猜想到這是一部以大團圓結局收場的電影。
確實,有很多劇情安排得很湊巧,很特意。
但是,這些老土的情節經過重新包裝,還是值得出售的。
一部原本比較平淡,劇情老土的電影,因爲音樂而賦予了重生。
Terrence Howard和Robin Williams的表現讓電影更富光彩。

很喜歡小孩迷失在街頭時的音樂。
原來,城市的噪音也可以如此的美妙。
腳步聲、車笛聲、滑板聲、塑膠隨風而飃的聲音……匯集在一塊,
耐心地聆聽,也能聽見其中有節奏的旋律。
其實每個人都可以聽見它,只是世界上只有少數的人會去感受它的存在。

當August和Louis在公園相遇的時候,
兩人一時興起的合奏,也很動聽。

這個影片教會了我,聆聽世界的聲音。
每一樣東西的摩擦與踫撞,造就了一個音符;
一連串的動作,串成了一段曲子。
這個世界,到處都是音樂。
“音樂就在我們的身邊,你所要做的就是去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