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22 February 2014

Saving Mr. Banks


“George Banks and all he stands for will be saved.
Maybe not in life, but in imagination. Because that’s what we storytellers do.
We restore order with imagination. We instill hope again and again and again.”

喜歡這類型的作品。
改編自真人真事,不刻意賣弄溫情,也沒有“迪士尼賣瓜——自賣自誇”,
純粹只以最真摯的情感打動人心。

整個故事就圍繞在P.L. Travers這個人物角色。
這樣的格局表面上看起來很小,實際上卻是宏觀的視野。
“Saving Mr. Bank”其實是一種隱喻或借喻。
您可以將它解讀為Walt Disney拯救了Mr Travers和Mrs Travers;亦或是Mrs Travers拯救了自己。
透過那些穿插的回憶片段,您完全能理解Mrs Travers的囂張、刻薄以及所有負面的態度,
接著跟著她一起掙扎、一起釋然、一起微笑。
因爲這個經歷或遭遇很貼近現實生活中的你我,因此更容易引起共鳴。

過去束縛現在。現在造就未來。
與其像Mrs. Traver一樣執著於過往的一切,悲觀地將錯誤都推到別人身上,
倒不如像Ralph一樣珍惜現在的每一刻,又或是學習Walt Disney一樣放開心懷,
用愉快的態度迎接未來,並將快樂散播到每個人的心中。

現實可以編造了虛擬,而虛構亦可以創造真實。兩者是相互影響的因素。
無奈的現實,可以透過無窮無盡的想象力來改寫結局,
然後讓故事獲得圓滿,為灰色的生活注入絢麗的生命。

每個人都會擁有屬于自己的故事。
地球不會為了誰而停止轉動,天氣也不會為了誰而放晴或下雨。
惟有使用正確的態度生活,才能活得有意義。

Monday 17 February 2014

12 Years A Slave


I don't want to survive. I want to live

美國蓄奴制度並非一個陌生的歷史課題。
因此,電影無需花費時間去勾畫屬於那個大時代的背景輪廓。
故事只以Solomon Northup個人的視角作爲主軸,描繪他忍辱偷生的所有遭遇與經歷。

有別於好萊塢式敘事手法,Steve McQueen以另一個角度去詮釋另一個黑奴的故事。
不含批判性質,冷靜地反映現實。
壓抑的氣氛與紀實的風格,削弱了一點蕩氣迴腸的震撼或是讓心靈顫抖的共鳴。

相信有看過電影的人,都會對裡面的一段長鏡頭印象深刻:
一條繩索緊緊套在脖子,命若懸絲的Solomon必須持續踮起腳尖以讓自己喘氣。
在漫長的時間裡,竟然沒有任何人前來援救。
人可以在奴隸制度中被隨意販賣,而人性亦變得冷漠無情。
為了解救被囚禁的自由平等,他們必須付出所有代價。生活中的一切全是無奈和辛酸。

“凡是不给别人自由的人,他们自己就不应该得到自由,
而且在公正的上帝统治下,他们也是不能够长远地保持住自由的。”
自由是基本的人權,是人權的靈魂。沒有人能任意剝削他人的自由。

Friday 14 February 2014

大鬧天宮


購票入場,是一種“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舉動。看鬧劇,就是要保持著絕望的態度,才能苦中作樂。也正因為如此的樂觀,才發現電影還是有一、兩個可取之處。一、觀音的台詞是眾角色中最有內涵的;二、這隻猴子口齒不伶俐,確實比較像猴子;三、透過唐三藏獻聲講述旁白。

原以為這是顛覆傳統之作,其實不然。說是創新,卻又毫無創意之元素。故事走向基本上還是按照我們所熟悉的《西遊記》發展,感覺就像將叉燒包換成鴨肉包。

故事中的仙境成了最虛幻的佈景,感覺就是畫得不夠真實的山水畫,造型有趣的天庭宮殿、人間妖精、如來佛祖、大金剛與大黑牛對戰等好萊塢級電腦特技皆富有漫畫色彩。讓人妨如回到80-90年代的Power Ranger或是蒙面超人。結果,《大鬧天宮》就只是空有特技而內涵貧乏的“鉅作”。

Saturday 8 February 2014

一路有你


還是頭一次在新年期間,到電影院觀賞賀歲電影。
有線電視台排山倒海的廣告並非主因。
鑑於那麼一點點的愛國精神,看看鏡頭如何將金馬倫的美麗呈現在我們眼前,才是主要的因由。
在首映禮活動上,也有幸看見男女主角”高人一等“的真實模樣。

電影並沒有太刻意去兜售馬來西亞的景色。
映入眼簾的都是最道地、最傳統、最自然的畫面。
看到的都是市郊外的鄉村景色:菜園、新村木屋、高腳屋、kampung屋……。
故事裡的小人物們,利用你我最熟悉及最常用的rojak華文、英文、福建、客家、馬來文等語言,
拼湊出一個真正屬於馬來西亞的獨特文化與特色。

依循傳統,未必是一種迂腐的表現。
社會的和諧不應該只是流於形式,或是成為政治的口號。
文化不單要維護保留,更要持續推動。

Tuesday 4 February 2014

Lone Survivor


Whatever you do, just find an excuse to win.
Never out of the fight.

電影根據Marcus Luttrell的回憶錄改編而成,記載了“Operation Red Wings”執行失敗的前後經過。因取材自真實史料,片中所有角色仍保留原來的名字;片尾的照片、片頭挂在床頭的照片以及即時通訊軟體上使用的頭照,都使用了當事人原來的照片。甚至連Marcus Luttrell本人也參與客串演出。

海豹特戰部隊與塔利班部隊在山林中展開的槍戰場面,逼真且充滿熱血,讓人看得過癮。
他們在槍彈雨林中不畏懼地誓死奮戰,直至戰死沙場的畫面很煽情。
大英雄主義在某些時候依然能夠觸動人心。
在殘酷的戰爭裡,人性善良的一面往往會被發掘出來。

“The rules of engagement says we cannot touch them.”
“You can die for your country, I'm gonna live for mine”?
當生命受到威脅的時候,該支持Marcus Luttrell的立場還是Axe的立場?
道德與生存兩者之間該如何抉擇?

其實,這個世界上祇有好人與壞人。
偏見與歧視,是人與人之間隔著的一道圍牆,也是衝突的根源。
假若我們能坦然地向其他人伸出援手,
不顧慮種族、地位、文化,或許便能讓社會走向和諧。

Saturday 1 February 2014

All Is Lost


一片海,一艘船,一隻救生艇,一個老人;
這就是電影的全部,一部名副其實的獨角戲。
某一幕鏡頭裏出現了一隻落單的水母,與漂泊在海中央的救生艇,型成一種同病相憐的真實寫照。

13th of July, 4:50 pm. I'm sorry... I know that means little at this point, but I am. I tried, I think you would all agree that I tried. To be true, to be strong, to be kind, to love, to be right. But I wasn't. And I know you knew this. In each of your ways. And I am sorry. All is lost here... except for soul and body... that is, what's left of them... and a half-day's ration. It's inexcusable really, I know that now. How it could have taken this long to admit that I'm not sure... but it did. I fought 'til the end, I'm not sure what this worth, but know that I did. I have always hoped for more for you all... I will miss you. I'm sorry.

若排除掉那幾句求救聲,以上此片唯一的對白。這似是老人的自言自語,也是老人裝入瓶子的遺言信的内容。由始至終,劇本從未交待過老人的名字、過去、起航的緣由、或是旅程的目的地。隨著故事的發展,我們只看見老人一次又一次地解救自己。最終那隻伸出的援手,是虛幻亦或是真實,是生亦或是死,可依據每個人不同的想法和解讀,去詮釋這個故事的結局。

迷失在汪洋大海,人類顯得彷徨無助;面對著驚濤駭浪,我們只能束手無策;
孤寂地沉浸在無盡的漂泊,時間愈久愈是渴望靠岸。
盡管如此,當一切盡失,我們還有抵禦狂風暴雨的身軀與征服艱難的靈魂。
人生就是一次航行。旅途中必然遇見強風襲來,但每一陣風都會加快您的航速。
只要能穩住船舵,即使是暴風雨,也不會使你偏離航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