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6 January 2016

Black Mass


If nobody sees it, it didn't happen.

此片根據《Black Mass: The True Story of an Unholy Alliance Between the FBI and the Irish Mob》一書改編,將一位黑幫老大的真實傳奇故事搬上大熒幕。

綽號Whitey Bulger的James Jospeh Bulger Jr,是美國最惡名昭彰的黑幫罪犯,在波士頓組織了以愛爾蘭裔成員爲主的幫派“Winter Hill Gang”,曾是南波士頓勢力最大的幫派。歷史可回溯到1997年,James Bulger被告密者揭穿:從1975年起一直擔任美國聯邦調查局的綫人,爲FBI提供情報。作爲回報,FBI對他的多宗犯罪都采取不聞不問的漠視態度,間接壯大了James Bulger的勢力。後來,James Bulger成功脫離FBI的監視,從此銷聲匿跡了16載,被FBI列入十大重犯的名單之中。在被調查局全面通緝10多年以后,James Bulger終於在加州落網、遭到逮捕。他被法庭裁定多起犯罪,包括謀殺、洗黑錢、搶劫、販毒、走私軍火等等,最終被判取終生監禁。

故事透過幾位證人在調查局被盤問的時候,以他人的角度去倒敘説出James Bulger的犯罪人生。導演直接節選了幾個重點事跡做出闡述,讓這段人生在時間點上隨意跳躍。這樣的安排,其優點是可以突出重點的精彩部分。唯安排不妥的話,故事往往就會處處受制,整個劇情隨即變得鬆散,缺乏連貫性。即使此片氛圍充滿了黑幫電影的基調,可是劇本卻以相對平實而單調的敘述手法說了一段故事——把充滿傳奇色彩的傳奇敘述成一段平庸的故事。

電影最吸引人之處,應該就是經過化妝而幾乎讓人無法直接認出來的Johnny Depp,同時還搜羅了Johnny Depp、Joel Edgerton、Benedict Cumberbatch、Kevin Bacon、Peter Sarsgaard、Corey Stoll等一衆演員,陣容不容小覷。Johnny Depp確實成功演繹出使人不寒而慄的恐怖神情。然而,除了氣勢、暴力、野心、冷冽以外,James Bulger這號大人物的角色性格仍然有點空洞。戲份同樣吃重的John Connolly也只是一個愚忠又不討好的角色,更別提及其他做陪襯的角色,幾乎沒有太多深刻印象。

Sunday 10 January 2016

Everest


Your attitude not your aptitude determines your altitude.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人類自1953年首次登上珠穆朗瑪峰或聖母峰以來,共有4400多人成功征服高峰,同時約有250人在攀登世界之巔時遇難,遇難者冰凍的遺體長眠於山峰的懷抱中。

電影《Everest》改編自歷史上最著名的1996年珠穆朗瑪峰山難事件。它是2015年尼泊爾地震以及2014年珠穆朗瑪峰雪崩事件發生以前,遇難者人數最多的一年。5月10日凌晨時分,來自紐西蘭及美國的登山隊伍離開4號營地,往頂峰前進。在下午2點左右,這兩隻隊伍中的6人先後成功登頂。下午3點以後,南峰以下位置天氣開始出現變化。直到下午6點左右,强烈的暴風雪把將近15名登山者困在高峰地帶,最終奪走了8個人的性命……

此電影的製作龐大;爲了拍攝出逼真的場景,攝製組特地遠赴泥泊爾、珠穆朗瑪峰基地營、冰島、南加州的Santa Monica Mountains及意大利地段的阿爾卑斯山脈等地,組合而呈現出壯闊、震撼的真實畫面,極具穿透力。然而,冰山雪地的畫面過多而有拖戲之嫌。同時,偏向寫實的電影風格使得劇情平鋪直敘、緩慢平穩,劇情張力略顯不足。即使當高山風暴來襲之時,也未察覺到緊張的氣氛。

參演此片的演員陣容不小。可是隨著劇情的發展,觀眾會發現Jake Gyllenhaal、Robin Wright、Keira Knightley、Sam Worthington和Emily Watson都只是陪襯的小角色。基於故事背後的真實性,這些真實人物都保存了下來,卻淪為性格單調,並且對劇情起不了太大作用的角色。在真實事件中幸存下來的臺灣人高銘和,其出現的鏡頭衹是一閃而過。戲份較多的Jason Clarke及Josh Brolin,特別是前者,其角色卻塑造得不夠討好,以致遺憾的結局起不了太大的共鳴感。


非登山愛好者——包括自己——通常都會好奇為何有人願意花上幾十萬美金去冒險攀上高峰。無論是經驗老道的嚮導或登山者,只要一個人為因素的小失誤,就會增加整趟旅程的危險性,甚至會危害其他人的性命。更何況是變化莫測的自然因素?在高峻的珠穆朗瑪峰以及無常的天氣面前,人類是如此的渺小。

那為何還要攀高峰?這沒有標準的答案。或許就如導演Baltasar Kormákur所說的:Everest隱喻人類的企圖心。在險峻的危機之中,人類選擇性越過了道德的界線,去征服重重的困難,再從成功中獲取個人的滿足與榮耀。又或者,人們並非只是為了單純地要勇登高峰。當人們被任何因素逼近極限的邊緣,堅強的意志力會激發自己的潛能,趨使我們跨越心中巨大的橫溝,勇於挑戰自己、突破自己去完成最大的夢想及目標。

Saturday 2 January 2016

The Walk


People ask me "Why do you risk death?". For me, this is life.

1974年8月7日,來自法國的雜技人Philippe Petit與他的團隊偷偷潛入了當時世界最高的World Trade Center,接著偷偷在兩座高塔之間架起鋼索。清晨7點15分,他把輕盈的脚步踏在浮動鋼索上,仿如緩慢而沉穩地踩在高空的雲朵上。他在所有人屏息以待時,完成了一項前無古人的壯舉。可是他不甘於此,接著在高空上來回行走、屈膝、跳躍、躺下,完成了一場既危險又美妙、既瘋狂又優雅的表演,贏得了無數的掌聲。唯獨他可以站在當時的最高處,以獨特的視角仰視這個世界。

超過30年以後,Philippe Petit的傳奇故事被改編成紀錄片《Man on Wire》,在世界各地的影展獲獎無數,同時還獲得奧斯卡最佳紀錄片。過了數年以後,曾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的Robert Zemeckis,根據Philippe Petit的真實回憶錄《To Reach the Clouds: My High Wire Walk Between the Twin Towers》,再次將這個被譽爲“20世紀最偉大的藝術犯罪”改編成電影,將Philippe Petit的傳奇人生重新搬上熒幕。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這句老套的俗語正是準確地表達出藝人奮鬥的實況。專業藝人的真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而是需要經過多年的訓練、無數個反覆練習,再經歷過無數次的失敗,才能掌握到隱藏在這些背後的訣竅。因此,電影故事藉由Philippe Petit本身的口述,以倒敘的方式闡述了他如何愛上雜技、如何學習走鋼索、如何尋找自己的夢想與目標、如何遇見一班為他赴湯蹈火的夥伴,最終如何走向成功的步伐。雖然劇情和過程表現得稍微有點戲劇化,但在導演與編劇的精明巧手下,這段回憶以循序漸進、節奏明快、輕鬆生動的敘事方式呈現了出來,細節處理得十分到位,毫無冷場。

明明只是一部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傳記式劇情片,在Philippe Petit與夥伴們潛入世界貿易中心時卻變調成為一部驚悚片。緊張刺激的氣氛和緊湊俐落的節奏,與背景音樂相輔相成,使人看得觸目驚心,内心澎湃得直呼過癮。當Philippe Petit在高空中踏出第一步的時候,即使沒有三維立體也足以讓患有懼高症的觀眾嚇得頭皮發麻,整顆心也跟著懸在鋼索上,直接觸發出既害怕又期待的複雜情緒。那種命懸一線的危機感,確切地在鏡頭中真實呈現出來了。然而,當貝多芬的《For Alice》響起,美麗的音符隨即賦予整個畫面優美、優雅、動人。

電影的結尾或許會跟現實背道而馳。在完成轟動世界的創舉之後,爲夢想癡狂的Philippe Petit與愛人、朋友們就分道揚鑣了。在紀錄片當中,他絲毫未對當年的朋友們表達任何的歉意和感激,衹把最終的榮耀給了自己。然而,“感恩”卻在《The Walk》中反復地被提起。在由鋼索的這一段往返鋼索的另一端,自負的他屈膝向繩索、世界貿易中心大樓、紐約市致敬;在與大家分離以前的最後一段晚餐,他突然站了起來向在座的每一位朋友致歉和致謝,彌補了遺憾。

《The Walk》固然是一部傳記電影,也是一部回憶錄,記錄著Philippe Petit與World Trade Center的點點滴滴。這估計是911事件以後,唯一一部如此完成地重現World Trade Center風采的電影。它是向Philippe Petit致敬,也是向World Trade Center致敬。始建於1966年8月的World Trade Center,曾被譽爲”21世紀的第一建築“。從最初的抗拒到接納,400多公尺高的摩天樓終究成爲了紐約市的地標,卻在911事件之後瞬間夷爲平地,讓紐約人留下難以磨滅的傷痕。在此刻,一切的回憶也變得如此珍貴。

有人説,命懸一綫是最危險的處境,也是危險的警示。然而,繩索卻是攀岩者的第二生命,是他們在通過最危險的地形時保護生命的工具,保障攀登者的安全。命懸一綫可以讓人發現到生命的珍貴,您就是賦予繩子生命的人。衹要抓緊那根繩子,生命就有希望!

Heist / Bus 657


Regrets in death meant you'd lived life wrong. Don't live life wrong.

觀賞《Heist》會產生一種莫名其妙的矛盾。首先,此片富有80、90年代好萊塢典型動作片的元素;另一方面,這種低成本製作又會有一種粗製濫造之嫌。

即使是低成本的投資,《Heist》還是凑齊了黑幫、槍戰、追逐、爆炸、帥哥美女等多個警匪電影的固有元素,節奏穩而快,可稱爲娛樂性十足。不過,換個角度來看的話,導演或編劇似乎衹是舊調重彈。

電影的故事飛常薄弱,僅靠著一條主綫支撐,缺乏了緊張刺激的氣氛,反倒多了一點拖沓感和荒誕。故事最初就鋪成好的懸念在最終被揭穿時,并無太大驚喜,出乎意料的反而是脾氣暴躁的搶匪竟然在警察部隊重重包圍之時吞槍自殺;以及心狠手辣的賭場老大竟然在殺死身邊的兩個幫手後,選擇放掉了偷錢的幸存搶匪。這樣的情節安排有點牽强。

再看演員卡士,Robert De Niro絕對有一定的票房號召力。這次再次演繹黑幫老大已經是駕輕就熟,奈何角色塑造不夠立體,戲份有限而淪爲大配角。戲份愈來愈重Jeffrey Dean Morgan,原來才是真正的男主角。樣子長得很像Robert Downey Jr.的他,兼具台型和個人魅力,幾乎獨撐全場。

已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或許是《2012》或《Taken》,動作片或災難片中的男主角通常都會扛上拯救家庭與女兒的責任和命運。為了保護女兒而不惜以身犯險,父親願意付出任何代價——這個作案動機的設定雖然過於煽情,卻不失為Jeffrey Dean Morgan描繪出愛女心切的慈父形象。同樣身爲父親,Robert De Niro及Jeffrey Dean Morgan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對比。後者被周遭環境所逼而犯罪,他的錯或許情有可原。衹要人仍懷有一股善念和一份理智,就證明他的内心尚存可貴的人性。

Friday 1 January 2016

Pan


Sometimes to truly understand how things end, we must first know how they begin.

《Peter Pan》的故事雛形爲一齣舞臺劇,由蘇格蘭小説家及劇作家James Matthew Barrie所創作。1911年,作者將劇本改爲小説,取名爲《Peter Pan and Wendy》,講述一個會飛的小男孩帶領小女孩與她的弟弟飛往Neverland的冒險故事。Peter Pan從此成爲西方文學世界中無人不曉的童話人物,象徵著永恒的童年。

雖然手上已握有一個很好的故事做底本,但將經典文學作品中的文字影像化卻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要在口碑上超越經典更是難上加難。即使是微微改動部分劇本情節,也可能會有毀掉經典的可能性。以翻拍經典文學作品而廣受好評的英國導演Joe Wright,這一次則選擇了《Peter Pan》動刀。與前作最大的差別在於,新版的“小飛俠”是一部由原作衍生出來的前傳。因此,導演也刻意選用了單字“Pan”作爲前傳的名字。

爲了迎合各年齡的觀衆,《Pan》的場景製作得更宏大,畫面也很瑰麗,充滿了想象力。奈何這個顛覆傳統的故事設定,卻無法説服觀衆買賬。即使電影披上了華麗的特效,加上Hugh Jackman、Rooney Mara及Amanda Seyfried等卡士助陣,其票房始終低糜。劇中的大反派Blackbeard不但與《One Piece》的黑鬍子海賊團總船長同名,連造型也明顯殘留著Jack Sparrow的影子。

電影既有飛天遁地的立體效果,也有好人大戰壞人的打鬥場面,還有你追我、我追你的刺激情節,不間斷的出色配樂——這些看似豐富的元素,拼凑出一個充滿奇幻冒險色彩的家庭電影。擅長拍文藝片的Joe Wright捨去了自身作品原有的憂鬱、浪漫、典雅等風格,首次指導的商業片或許沒有其前作讓人感到驚艷,劇本與角色設定得極富卡通味,一切中規中矩。

The Little Prince


It is only with the heart that one can see rightly; what is essential is invisible to the eye.

Perfection is achieved, not when there is nothing more to add, but when there is nothing left to take away.

苏联著名作家高尔基曾説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The book is the ladder of the progress of mankind)”。書曾是陪伴人成長的人生夥伴。孤獨的時候爲我們排解寂寞;失意的時候爲我們點燃自信的火光;不快樂的時候爲我們重新調整情緒。然而,這個重要的角色近來逐漸被智能手機及平板電腦所取代,孩子的童年與大人的生活一同被這些科技產品給捆綁起來,原來簡單的事情變得愈來愈複雜。

法國作家、飛行員Antoine de Saint-Exupéry一生喜歡冒險和自由。1944年,他爲祖國披甲對抗納粹軍,在執行飛行任務中神秘失蹤,後獲“法蘭西烈士”的稱號,爲世人留下了他的經典作品《南方郵航》、《夜航》、《空軍飛行員》、《要塞》,以及失蹤前一年發行的經典代表作《小王子》——此書至今全球發行量已達5易冊,被翻譯成100多種語言,據稱銷量與閲讀率僅次於《聖經》。

《小王子》透過一個居住在B-612小星球的孤獨小王子旅行宇宙的經歷,表達了人類對於童年小時的無奈和感慨,同時還批判了現今社會與成年人秉持的現實主義,更贊頌了最真摯感動的情誼。這確實是一個發人深思的童話著作,能夠觸痛深藏在大人心深處的童心。

改編自經典名著的動畫版《小王子》,由執導過《功夫熊貓》的導演Mark Osborne操刀,法國上映不到5天就打破過億票房。此動畫片結合了手繪、3D立體及定格動畫等多種風格。不同以往的是,此次使用的定格動畫并非普遍能簡單的黏土,而是“紙”構成的影像,忠實地重現了書中的段落和手繪水彩插圖,讓電影中的每個畫面充滿不一樣的質感和細節,精美地令人回味無窮。由許多大牌演員組成的配音演員名單如Marion Cotillard、Jeff Bridges、Benicio Del Toro、Rachel McAdams、Vincent Cassel等等,更是讓人感到驚喜!

電影動畫版的《小王子》依舊是充滿詩意、浪漫、内涵。它把隱藏在故事背後的寓意具體地形象化起來。可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著完美。這個版本的《小王子》對許多小孩來説,或許會嚴肅或過於成熟了一點。它反而更適合每一個曾經有愛也有夢的成年人,讓我們再重新思考一下生命與人生的哲理。

雖然電影版本刪去了小説中原有的酒鬼、點燈人、天文學家、地理學家、火車扳道工,但是其他重要的角色依舊保留了下來——出現在故事中的小王子、猴麵包樹、玫瑰、國王、愛被贊揚的人、商人、蛇、狐狸、玫瑰園……這些角色各自隱喻了不同的意義。小王子最先游歷了6個小星球,居住在這些小星球上的這些人,構成了現實中的成人世界:國王象徵權利;愛被奉承的人代表盲目追求虛榮的人;商人象徵著貪婪與自私;荒唐的酒鬼、盲目的點燈人、拒絕瞭解地球的地理學家、火車上的乘客諷刺了迷失在現實的成人;猴麵包樹就像人類的欲望;玫瑰象徵愛情;蛇象徵神秘的死亡;狐狸代表智慧。

年輕的飛行員是地球上唯一能夠真正跟小王子溝通的人類,因爲他仍舊保持著一顆童心。而小王子本身象徵著純潔的童貞,他存在一個珍貴淨美的精神世界。因此他無法瞭解複雜的成人世界,永遠無法明白生存在世俗的大人們爲何對金錢和權力如此渴望。最終,小女孩駕駛著飛機飛到了一顆黑色城市星球。這個星球幾乎沒有色彩,天空上看不見任何星星。住在星球上的人民全部面無表情,衹是一味地跟著秩序和紅綠燈的指示行走,甚至害怕小孩。這個星球確切地反映了現實世界的浮世繪。迷失在這裏的小王子也終於長大成爲無助的Mr. Prince。還有什麽能比這更糟糕的世界嗎?

小時候最常碰到的作文題目是《我的志願》。大人們告訴我們要成爲有用的人,因此長大後要當老師、警察、醫生、律師;再長大一些,大人們又告訴我們要看清現實來指定方向,應該要選擇一個可以賺大錢的職業。於是,我們根據機械式的分數制度成爲最主要的標準,分數禁錮了小孩的創造力和想象力。

天上的星星都去了哪裏?原來是大人們偷去了。大人們習慣使用填鴨式教育教導孩子,總是認爲自己在做對的事,并且想要訓練孩子成爲自己心目中的那個人。這是計劃還是枷鎖呢?他們還是自己原來的小孩嗎?隔壁家的孩子永遠不能成為自己的孩子,而偉人的成功故事只能作參考,孩子們是無法複製的唯一。孩子的成長衹有一次,錯過以後就沒有機會再重來,陪伴在孩子身邊才是最好的教育。

人因夢想而偉大。夢想是一個目標,也是生活的原動力。孩子不應該完全跟著大人指定的計劃,而是有自主權地決定自己的興趣,去追求屬於自己的夢想。活在這個世界的重點不在於自己懂得多少,或是熟記《一百萬個爲什麽》的每一個“爲什麽”,最重要是用心地體驗人生的每一個過程。星星發亮是為了讓每一個人,能夠在將來找到屬於自己的那顆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