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18 April 2015

Child 44


Ideas are more powerful than guns. We would not let our enemies have guns, why should we let them have ideas?

同名原著小説《Child 44》,是蘇聯解體以來,首本被俄羅斯政府列爲禁書的小説。
它曾於2008年贏得英國推理文學最高殊榮的“鐵匕首獎(CWA Ian Fleming Steel Dagger)”,并入圍英國文學最高榮譽的“曼布克獎”及“科斯達獎”,被稱作引發主流與非主流的文學戰爭。同年,《Child 44》還榮獲大推理小説大獎如“巴瑞獎”、“史全德獎”、“英國銀河圖書獎”等等,同時還被獲選爲美国最大零售連鎖書店Barnes & Noble的“年度推理小説”第一名、美國最大網絡書店Amazon的“年度最佳小説Top 100”。可想而知,小説本身在文學界中享有相當高的知名度。

《Child 44》是英國作者Tom Rob Smith的首部著作。畢業於劍橋大學的Tom Rob Smith,由意大利返回英國以後,便從事劇本創作5年。在一次撰寫劇本的過程中,他無意間接觸到蘇聯斯大林時期的歷史,以及蘇聯最惡名昭彰的連環殺人狂Andrei Chikatilo。這促使他創作出《Child 44》的動機,隨後更被導演Ridley Scott搶先奪下電影版權,并由瑞典籍導演Daniel Espinosa指導此部電影。

There is no murder in paradise.

這是一個發生在大時代之下的故事——時間背景是史大林統治蘇聯的時期。
在上世紀20年代末,斯大林發起了一波激進的新經濟改革,徹底改造了蘇聯的工業與農業實施,加速工業化的改進,藉此趕超西方發達國家。在他的偉大治理下,國家不存在任何犯罪,衹有危害國家的敵國間諜。人民衹能信任偉大的政府,深信“蘇聯是沒有錯誤的”,絕不能對國家政策或社會制度存在半點質疑。否則,這很可能會惹來叛國的罪行。蘇聯政府在全國各個角落分派了秘密警察,暗地裏糾察每一位人民,製造了白色恐怖。斯大林爲了鞏固的權威,以殘酷的手段打擊政治對手、鎮壓人民,將數以萬計的人送進了勞改營或直接處決。“烏克蘭大飢荒”既是在斯大林農業集體化運動推動下造成的大災難,估計約有240萬至750萬烏克蘭人死於饑荒。有人認爲,這背後的動機是爲了侵滅烏克蘭人,相等於德國納粹屠殺猶太人一樣。

《Child 44》的故事就是在這樣一個時代背景之下展開的。與二戰或納粹比較起來,以斯大林爲題材的作品相對地少。因此,大略瞭解一下蘇聯歷史,可以讓讀者或是觀衆更能投入故事之中。在Tom Rob Smith的筆下,斯大林時期的蘇聯人民生活被細膩而深刻地描繪了出來。而電影風格,也彌漫著一種白色恐怖下的蒼白、冷冽、壓抑。

Leo Demidov是在那場災難後苟延殘喘下來的孤兒。在逃離了孤兒院以後,他便加入了軍隊,隨即成爲了戰爭英雄。作爲一名蘇聯國家安全部特工,他一直盡忠職守,忠誠於國家政府。直到Leo奉令執行一個無辜者的審訊之後,他的忠誠在心中開始動搖。同時間,爲了伸張正義,他秘密調查了一樁被政府企圖掩蓋的離奇連環凶殺案,而成爲了政府追擊的逃犯。

“I ran because you were following me. There was no other reason......Once you’re followed you’re always arrested. Once you’re arrested you’re always guilty. No innocent people are ever brought here.” ——Anatoly Tarasovich Brodsky

就個人而言,《Child 44》其實是一部具有歷史與文學氣息的電影。它包含了許多的敏感課題如蘇聯、共產主義、同性戀、孌童癖等等。儘管電影的長度比預想中更長,卻因故事本身的吸引力以及其背後的含義,使人願意爲這個故事繼續久坐在戲院内。

片中,男女主角之間的愛情非常特別。影片開頭,他們已是一對夫婦。直到後來,Leo才發現妻子原來并非真心愛著自己。在追緝凶手與被政府追捕的過程之中,他們才重新愛上彼此。Tom Hardy那外剛內柔的演繹演得到位,反而Noomi Rapace和Gary Oldman的表現則受角色及戲份所限制。然而,整體而言,演員的表現都稱得上有水準。

《Child 44》中的連環殺手是以真實殺人犯Andrei Chikatilo爲雛形。電影前半段充滿懸疑的氛圍,然而,作者由始至終并未打算把真凶隱藏到故事的終結,凶手反而在故事中途自動現身了。偵察連環凶殺案的情節,其實一直都是這個故事的副綫。

生存在一個充滿白色恐怖的陰影之中,人民爲了保住性命,選擇了怯懦和愚忠,造出扭曲的人性。在這樁血案背後的真正凶手,并非那位殺人狂,而是一個極端的體制,以及製造恐怖主義的始作俑者。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