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9 February 2016

Brooklyn


You have to think like an American. You'll feel so homesick that you'll want to die, and there's nothing you can do about it apart from endure it. But you will, and it won't kill you. And one day, the sun will come out you might not even notice straight away-it'll be that faint. And then you'll catch yourself thinking about something or someone who has no connection with the past. Someone who's only yours. And you'll realize that this is where your life is.

綜觀今年的奧斯卡最佳影片入圍電影,《Brooklyn》看起來是最無殺傷力的一部作品。它沒有大排場,亦沒有豪華的演員陣容,電影的内容也相近平淡。然而,電影本身那份“文藝小清新”的氣質和樸實,蓋過了所有的一切。它就像擺在紅酒和汽水之中的一杯清水,當您用心去品嘗時,就會覺得這杯水十分清甜。

《Brooklyn》改編自愛爾蘭小説家Colm Tóibín的同名小説,該小説曾榮獲2009年英國柯斯達獎年度最佳小説。如同那個時代的許多歐洲移民,Eilis爲了生計與未來,在姐姐的鼓勵下隻身投入了自由女神的懷抱中,最終在愛爾蘭移民聚集的Brooklyn落脚。儘管她在陌生的異鄉遇到了許多好人,對於家鄉和家人的思念卻讓她不斷地受到内心的煎熬。直到她遇見了愛情,異鄉的陽光才普照起來。

這是一個非常簡單而樸素的故事——沒有轟轟烈烈,只有細水長流——但故事之中包含著濃烈的情感。沒有什麼可以比一段貼近真實人生的故事更容易觸動人心的了。Saoirse Ronan角色立體而完整,把一個年輕女人在他鄉生活的掙扎和期待演繹得細膩、純熟、感人。配合著柔美的配樂和旋律,令觀衆真切地感受到Eilis内心的每一次觸動。

倘若不是離開了家,一個人在外地獨自生活也不會曉得家的溫暖。只要經歷過的人,都能實在地了解那種不捨的心情。尤其是在交通也與電訊業不發達的時代,漂洋過海到大西洋的另一片土地,意味著每一次回家都可能是遙遙無期的歸途,甚至連一封家書都需要等待很長的一段時間。母親與家,丈夫與未來;一邊是熟悉的生活,一邊是虛幻的未來,生活的無奈就是只能放棄其中一個選擇。

留在熟悉的環境裡固然安全和舒適,但您依舊是原來的您,很多事情都可能受到一定的限制而一成不變。在外闖蕩,或許需要飽受風霜,卻有無限的可能和自由。當經歷過一切以後再暮然回首,方知道當初作出的一個抉擇,都是改變命運的轉折點。唯有真正經歷過,人才會成長,也才會對生活有所感悟。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