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7 October 2018

Venom


Everyone's got their thing! Maybe it's a break-up. A death. An accident. Whatever it is, you used to be one thing. Now, you're something else. We all have our own problems. Our own issues. Our own... demons!

電影故事的最開始應該是發生在太空,可是劇本省略了The Life Foundation派遣太空人在某顆彗星上採集到「Symbiote (共生體)」樣本的過程,而是直接把故事開端的場景設定在太空船墜落的東馬。眼看馬來西亞的名字出現在好萊塢電影的大螢幕上,確實會讓身為大馬人的小觀眾感到莫名的小興奮和小自豪。對於這片充滿奇風異俗和古老神秘的原始熱帶雨林來說,來自外星球Klyntar的共生體同樣具有恐怖和黑暗色彩,其故事正好可以從這裡展開。作為又一部系列電影的起源故事,以驚悚恐怖元素作為前奏的《Venom》,憑著亦正亦邪的反英雄人物個性或形象,藉此創立了不同於其他超級英雄電影的另類風格。曾經執導過《Zombieland》的導演Ruben Fleischer,更為此片奠定了一種偏向B級片風格的科幻驚悚黑色喜劇片。Sony電影公司在4月23日發出《Venom》的第一支預告片時便造成了轟動,在24小時內的點擊量已超過6430萬次,改預告片至今已累積到7千萬的爆表點擊率,超越了許多超級英雄電影的預告片,證明了觀眾對這位經典超級反派的期待度。

不說不知,原來Venom最初是由一位漫威漫畫讀者所構想出來的角色,隨後被漫威買下版權而被編入Spider-Man的故事之中。這個角色的完整形象最早登場於1988年出版的漫威漫畫《The Amazing Spider-Man》第300期。在原著漫畫的設定中,Venom屬於一種被稱為Symbiote的外星物種,並且由一位叫做Knull的神所創造出來,在宇宙誕生以前就長眠於虛無世界之中。它們是具有思想的外星有機生命體,幾乎以液體狀的形式出現,通常需要與一個宿主結合才能生存,賦予宿主更強大的力量和能力。然而,侵略性強的它們在長時間下會影響宿主心智而變得殘暴。在1985年推出的《Secret Wars》連載漫畫中,來到戰爭世界的Spider-Man碰上了共生體而換上了黑暗版的蜘蛛俠戰服。重回地球的Spider-Man在Mister Fantastic的協助下,發現了共生體懼怕火焰和聲波的弱點將它脫離。附身過Spider-Man的共生體卻因而獲得了蜘蛛俠的一些超能力,並尋找到被Spider-Man揭穿新聞造假而失意、又罹患癌症的新宿主Eddie Brock,兩者結合成為漫威漫畫史上最著名的反派角色Venom。

在2007年的《Spider-Man 3》上映以後,Sony影業便萌生推出Venom獨立電影的計畫,製作前後一共換了三位導演,計劃一而再地擱置,甚至是胎死腹中。最終,Sony聘請了Dante Harper為電影撰寫劇本,以及找來Tom Hardy主演,才總算挽回了局勢。然而,在沒有Spider-Man的加持下,獨立成篇的Venom便是一部擁有不同宇宙觀的超級英雄起源電影。它無法再按照漫畫原來的情節設定述說故事,況且那需要很大幅度地去介紹另一個星球宇宙的故事。因此,編劇唯有選擇比較接近科幻電影的場景以及真實生活的方式展開一個全新故事。電影選用的角色設定並非漫畫原著最初的Venom,即是一個沒有聲音及因為寂寞而渴望擁有主人的外星生物,而是更符合漫威漫畫近期的設定,可以控制宿主、擁有自身的思想、能夠與宿主對話,甚是是像附身在Flash Thompson的Agent Venom般,由超級反派漸漸轉變成帶有邪氣的反英雄人物,而深受廣大漫畫迷的喜愛。於是乎,千呼萬喚始出來的《Venom》,再次證明了期待越大,失望越大的不變定理,差強人意的表現使這部電影無辜地慘變箭靶。

《Venom》在試映後所獲得的口碑和評價普遍不理想,甚至還被許多專業影評人及媒體吐槽,在爛蕃茄網站上的新鮮度目前僅有29%的低分,與觀眾的期待度89%形成強烈對比。與此同時,此片在IMdb網站上的評分仍有7.1/10,還不算太差。電影開場的氣氛和配樂會產生一種猶如恐怖片般惶惶不安的氣氛,是很不一樣的開始。在這以後,劇本的重心便轉移到Eddie Brock的身上,並用了很大的篇幅去介紹他如何再從一位自大的知名作者,淪落成事業和愛情雙失的魯蛇。對於一步起源電影來說,這些都是無可厚非的事,可惜劇本卻處理得很零碎。Eddie Brock在實驗室裡意外被Venom纏上的情節,恰好跟Peter Parker在實驗室裡被變異蜘蛛咬了一口的情節有點相似,但Venom寄生在Eddie身上的邏輯和原理又不禁令人聯想到日本漫畫《寄生獸》,尤其是寄生在Carlton Drake體內的Riot雙手成刃的畫面更是十分雷同。整部電影最為人詬病的便是Venom與Eddie Brock之間的從寄生變成共生的關係變化,過於簡單而變得理所當然;再者,則是老舊的故事橋段沒有給予觀眾太多的驚喜,少了一點化學作用。

Sony影業在開拍《Venom》前的計畫是將它拍成近年更符合觀眾口味的R級版電影,亦更接近Symbiote原來就很兇殘和愛吃活物的個性。可是說好的R級電影,在考慮到商業電影的市場,為了吸引更多青少年入場觀賞,而不得不刪減了許多暴力血腥的鏡頭,最終硬生生把R級版降低成PG-13版。這樣的調整使此片失去了少許的趣味,不對味的風格讓成人影迷感到失望,也可能連累到Riot的戲份也被閹割了許多。畢竟他是片中唯一一個生性殘暴的共生體,被它寄生過的宿主幾乎都沒有存活的機會。相比之下,Venom顯得很仁慈和人性化,很少殺害宿主。或者,這就是Riot選上Carlton Drake的主要原因,符合原著漫畫中共生體尋找宿主的條件設定,同時也凸顯出後者為了荒謬的理想而不擇手段的兇狠魔性。然而,劇本對於反派Carlton Drake的描寫偏向於公式化,反而像是為了承托Venom和Eddie而存在的角色。有趣的是,Carlton和最初的Eddie在某方面來說都是十分自我的人,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因共生體而短暫演化為She-Venom的Anne Weying,其形象會令人聯想起《The Amazing Spider-Man》的Gwen Stacy,是位敢愛敢恨及堅強獨立的前衛女性,在關鍵時刻幫了Eddie一把,完全擺脫了女性角色在超級英雄故事裡註定是花瓶的命運。

回顧Venom在漫畫中的歷任宿主,除了Peter Parker之外,其他人大多數在最初都並非完全善良的人類,包括正在連載中的Lee Price、高中時期經常欺負Peter Parker的Flash Thompson及第二代宿主Eddie Brock。在接受政府機密實驗後的Flash Thompson成為Venom的新宿主,以Agent Venom的身份為美國政府執行機密任務,為Venom灌輸了許多善良和正面的思維;與Venom共生的Eddie Brock最初是無惡不作的超級反派,後來卻厭倦了無休止的殺戮而精神崩潰,漸漸地洗白為半忠半奸的反英雄角色。這可以被解讀為創造Venom這個角色背後所隱藏的意義:善良與邪惡是潛在的人格,同時共存在每個人的內心之中,關鍵是宿主的個性與理念能夠直接影響共生體的思維方式。唯可惜的是電影後半段著重於製作娛樂效果,而少了更多對於人性的刻畫。邪惡是由憤怒所生,負面的情緒又是一種會傳染的病毒,若披上了這件黑色的戰袍就會形成惡魔;堅強的善念是可以傳遞的溫暖,又如同共生體所懼怕的聲波和火焰,能夠攻擊惡魔的弱點。雖然沒有辦法完全消滅惡魔的存在,但宿主可以從它身上獲得強大的能力,將惡緣轉成善緣。到了最後,你會發現共生體與宿主之間的相處之道,並非是誰控制了誰,會是誰先放棄了誰,而是妥協!

縱使《Venom》擁有許多毛病,或許也達不到多數漫威電影的水準,它卻不是一無是處的大爛片;至少此片仍不失B級片的黑色幽默和娛樂效果,還有Tom Hardy的個人魅力作為支撐,要成為本年度的爛片之王其實還有一定難度,畢竟爛番茄網站上被評分低於29%的電影還真的不少......



由Eminem演唱的同名電影主題曲《Venom》,其MV的故事也有意思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