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24 July 2016

Sing Street 用音樂喚醒青春


Maybe you're living in my world. I'm not living in yours. You're just material for my songs.

Sing Street擁有雙重的意義:其一是電影的名字,其二是校園的樂隊名字。當聽衆聆聽音樂的時候,可能會藉由歌手藝名或團體名字去瞭解隱藏在背後的故事。有的可能是隨機選取,有的可能具有内涵。
1957年,16歲的John Lennon與同校的朋友成立了一隻叫做「The Blackjacks」的噪音爵士樂團。1960年,團員之一的Stuart Sutcliffe建議把名字改成「Beatals」,向蟋蟀樂團致敬,最終改爲我們熟悉的「The Beatles」。
1978年成軍的英國樂團DuranDuran紅遍大西洋兩岸,是70年代末或80年代最具代表性的超級樂團。樂團的名字取材自60年代經典科幻電影《Barbarella》中的一個反派角色Durand-Durand。
1985年成軍的Radiohead,被譽爲當代最偉大的搖滾樂隊之一。在最初的提案中,他們是使用On a Friday作樂團名字,最後卻借用了美國樂團Talking Heads於1986年發行的單曲《Radio Head》作爲自己的樂團名字。
來自英國倫敦的Coldplay在成立初期也改換過幾次團名。Coldplay最初取名爲「Pectoralz」,後來換成「Starfish」,最終才在友人的建議下改爲「Coldplay」——這個名字源自美國詩人Philip Horky的詩集《Child's Reflections, Cold Play》。

在70年代晚期,英國倫敦的地下夜總會中正流行「末來主義」的文化運動,新浪潮音樂(New Wave Music)成爲了搖滾樂的一個分支,承接了龐克運動在流行音樂市場的影響力。這個時期的歌手或樂隊改變了那個年代對美的詮釋,他們多半具備陰柔、優雅和時尚的氣質,著重於外表和視覺。DuranDuran就是這個時期的標志性樂團。儘管曾有人説過DuranDuran難登大雅之堂,但他們在流行音樂上的出色成績證明了他們在這方面的創新和堅持。尤其是拍攝手法標新立異的MTV,成爲後來MTV導演們參考的對象。

《Sing Street》的故事場景就發生在80年代的愛爾蘭首都都柏林。一位在二流天主教學校上學的男孩,為了追求一見鍾情的女孩,決定走上了自己的音樂路程。在他的牽引下,一群沒有人生目標的學生因為一個簡單的理由,湊集在一起玩音樂、搞樂團。Sing Street幾乎就是在沒有動機的動機下成立的樂團,而他們的音樂深受「未來派音樂」——或者具體來説,是受到了DuranDuran、The Cure等知名樂隊的影響。

不管什麽年代,有些生活、有些事情總是會以不同的形式重複著。校園暴力及霸凌、家庭關係破裂、青春期的困擾、對未來的迷惘……等等,都是男孩成長時會面對的問題,甚至還有更多。雖然搞樂隊的初衷是爲了追求女孩,男孩卻在投入音樂的過程中不斷成長,從自卑中擡起頭來,活出了自己的自信和對生活的熱情,并且漸漸地找到了對未來的希望。一切都往正面的方面發展。

在執導了《Once》和《Begin Again》之後,John Carney再次以音樂電影燃起音樂的曙光,帶領觀衆回到了自己成長的城市,以及到處播奏著新浪潮音樂的年代。John Carney的電影始終離不開音樂,他善用音樂拯救了薄弱的劇本,讓美妙的音符填補了缺點。他與Gary Clark合作譜寫的電影原創歌曲,藉由這個世代的年輕人詮釋了屬於那個年代的旋律、風格和味道,也唱出了「Happy-Sad」的青春記憶,令人回味和感概。

音樂、愛情和城市一如既往是構成John Carney電影的三大元素。然而,《Sing Street》這一次則添加了家庭、青春和復古的元素,尤其是家庭佔了很大的比重。父母的離異對男孩的生活帶來很大的影響,哥哥隨即成為他最佳的傾訴對象。他們的感情深厚,兩人之間任何事都無所不談;哥哥更是男孩在音樂和愛情路上的導師,引導他從學習別人的音樂中走出自己的風格,啟發他應該趁著年輕去追求自己夢想的人生道理。

音樂是一種慰藉,而青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一首歌曲,如優美的樂譜,如快樂的舞曲。每一個今天都會成爲明天的回憶。上一代教導的人生準則固然重要,但有些事情就是要趁著年輕還懷著一股熱血青春的力量時,才能無所畏懼地去挑戰和完成;青春的勇氣和毅力能驅使人義無反顧地去實現夢想,讓年輕不會留白。
We have a powerful potential in our youth, and we must have the courage to change old ideas and practices so that we may direct their power toward good ends.
~Mary McLeod Bethune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