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21 March 2016

The Hateful Eight


The only time black folks are safe, is when white folks is disarmed. And this letter, had the desired effect of disarming white folks.

無獨有偶,金庸的經典武俠小説《天龍八部》也有四大惡人,按資歷排名先後爲“惡貫滿盈”段延慶、“無惡不做”葉二娘、“凶神惡煞”南海鰐神及“窮凶極惡”雲中鶴。《The Hateful Eight》則一次性集合了八大惡人,如“The Bounty Hunter”Major Marquis Warren、“The Hangman”John Ruth、“The Prisioner”Daisy Domergue、“Sheriff“Chris Mannix、“The Mexican”Bob、“The Little Man”Oswaldo Mobray、“Cow Puncher”Joe Gage、“The Confederate”General Sanford Smithers。同樣的,八惡人因暴風雪被迫受困於中途驛站Minnie's Haberdashery,熟悉的故事背景看似很有胡金銓導演的經典作品《龍門客棧》的影子,雪地中的木屋猶如大漠中的客棧,成為故事中最主要以及最重要的場景。

作爲Quentin Tarantino的第8部電影,《The Hateful Eight》依舊保留了導演標志性的黑色、荒誕、血腥、暴力、詩意等個人特色與電影風格;角色與角色之間的冗長對話透露了導演本身的幽默感,同時還融合了邵氏電影以及意大利西部片的精髓和元素,爲好萊塢電影注入新鮮的玩意兒。另一個大看點是,Quentin Tarantino率先以70mm的膠片格式在美國上映,成功地還原了六零或七零年代西部片的懷舊質感,賦予快被時代遺棄的70mm膠片一股新的生命力。

在Quentin Tarantino的8部作品中參與了其中6部的Samuel L. Jackson,再一次回歸參與導演的電影人生。曾與導演合作過的Michael Madsen、Walton Goggins及Bruce Dern等人,也加入了演員名單;Christoph Waltz此次雖然沒有參演,但Tim Roth的裝扮無疑存有他的影子。片中大半容顏被遮住的Demián Bichir與戲份不多的Channing Tatum,他們的登場同樣令人感到驚喜。雖然角色眾多,可是透過冗長的對白,故事中的每個角色的性格變得鮮明而豐富,每個人物似乎都擁有屬於自己的一段故事。

就《The Hateful Eight》本身來説,它似是前作《Django Unchained》的故事的另一個延伸,或是前後呼應。前作的時間點設定在南北戰爭前夕,而新作則是設定在南北戰爭以後的10年。同樣是黑皮膚的賞金獵人,對白之間的話題總是離不開黑人白人的種族議題以及南北戰爭的課題。

電影的結構如同章回小説,共分成4章:Chapter 1: Last Stage to Red Rock;Chapter 2: Two Son of a Gun;Chapter 3: Minnie's Haberdashery;Chapter 4: Domergue's Got a Secret;Chapter 5: The Four Passengers;Last Chapter: Black Man, White Hell。

第一章先以茫茫白雪的固定鏡頭作開端,再搭配上邵氏電影般的經典配樂和旋律,增加了畫面感;接著,劇本不疾不徐地正式介紹四位主角出場,作爲鋪成;電影的第三章其實才是故事真正的開端,8個不速之客、8位身份不明的惡棍終於齊聚一堂。全部人頓時陷入了一場暗潮洶湧的猜忌漩渦之中,情況甚至比木屋外的暴風雪危急。暫且先除去以不同時間點切入作倒敘的第5章節,第4章及最終篇是最精彩的篇章,亦是電影的重頭戲。蓄勢待發的血漿爆噴的畫面,以及槍聲不絕的聲效,同時帶來了無限的視聽饗宴,充滿娛樂性!

Minnie's Haberdashery就像一個世界的縮影,故事中的每個角色都不是善類,他們之間沒有一位是絕對的好人與壞人。安全的地方其實并非想象中安全,反而處處隱藏著潛在的危險。原以爲躲避了暴風雪的追捕,殊不知自己在踏入溫暖的木屋時,自己早已掉入了人性的深淵,等待他們的只是一場腥風血雨的鬥爭。在自然界中,一切都是爲了生存;在生存層面上不分善惡,衹有合理與否。面對强者的惡勢力,弱者很快即會被犧牲或淘汰,生存的本能促使強者變得更強。

在這個以暴制暴的殘酷世界裡,貫穿全片的“Lincoln's Letter”是黑人賞金獵人的生存之道,同時還揭穿了白人的偽善。這是一種對美國社會的諷刺。美國雖被稱作世界種族大熔爐,她卻依然是存在著種族歧視的國家。'白人至上'的理念早已根深蒂固地植入腦皮層中。現任總統歐巴馬也曾說過,種族歧視的問題是一個從來沒被治好過的病。“Lincoln's Letter”成為了和平和道德的象徵。戰爭至統一的過程雖然要付出慘重的代價,卻對美國的經濟、政治及民生社會產生巨大的影響。北方戰勝以後,林肯宣布廢除奴隸制度,促進了追崇人權、自由、平等的人道主義的發展。現實中,林肯走進了歷史的回憶之中,可是電影的故事卻將林肯的治國理念隨著信件繼續流傳,維護了白人與黑人攜手共存的和諧世界。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Note: only a member of this blog may post a comment.